有著這麼一整個防禦體係在,青岡山防線就不存在被攻陷的可能!
劉易將昭武軍的將領都召集了起來,彙聚到一起開會。
隻不過此次卻並不是商討防禦事宜,而是在商討要打出去!
沒錯,就是打出去!
劉易不願意被動的瞪著朝廷發兵在征剿他,他要主動出擊,帶著昭武軍擴大自己的生存範圍。
雖劉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代州失守的情況下,退守原平,憑借青岡山防線死守原平,來等待變局。
但是,劉易在代州也投入了很多,賑濟災民,組織大規模的修繕水利和道路,大規模開荒。
這些投入並不少!
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劉易是不願意拋棄代州,退守原平的!
所以,他做出了現在的決定,他要主動出擊,主動打出來,來擴大昭武軍的生存空間!
與其被動等著朝廷召集兵馬來打,倒不如趁現在朝廷還在調集兵馬,沒有準備之際,主動出擊!
“大家都議一議吧,我昭武軍如果要主動出擊,都有那些合適的目標!”
劉易開口詢問道。
趙東第一個站出來道。
“大將軍,或許我軍應該北上,主動出擊拿下定邊衛和繁峙,借助兩地擋住可能從北邊來的大明邊軍。”
趙東認為真正能夠威脅道昭武軍的,還是大明朝的九邊精兵,昭武軍想要將戰火擋在代州外,最重要的就是擋住大明邊軍南下。
代州往北是定邊衛和繁峙兩地,如果能夠拿下兩地,以此兩地為依托,便可組建一條防線。
將敵人擋在代州以外。
不過徐衛文卻是有不同的意見。
“大將軍,朝廷要調集兵力來剿,洪承疇作為三邊總督一定是主帥,洪承疇的總督行轅在太原,朝廷一定是會在太原彙聚兵力,然後再發兵進剿代州的。”
“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拿下忻州和陽曲兩地,為應對太原方向的來敵做好準備。”
議事堂中的諸多將領相互爭吵,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意見。
甚至是有人提議昭武軍直接奔襲太原城。
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拿下太原城,到時候劉易就可以對整個山西傳檄而定。
昭武軍再拿下大同,綏邊,把進出山西的太行八陘一鎖,就憑山西的地形,誰還能把昭武軍怎麼樣?
太行山中多東西向橫陘,著名的就是太行八陘,分別是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
即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8條咽喉通道,是三省邊界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山延袤千裏,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號稱高屋建瓴,易守難攻。
不過,山西的許多條河流切穿太行山。
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幹河等等,於是形成幾條穿越太行山的峽穀。
也就是太行八陘!
極度的易守難攻,想要大規模的軍隊殺入山西,太行八陘就是關鍵!
隻要能夠把太行八陘一鎖,重兵把守,外邊再想要進山西就是癡心妄想!
提議的人打就這樣的注意!
但劉易卻是搖搖頭,拒絕了這個大膽的想法。
昭武軍若是奔襲太原城的話,措不及防之下或許真能拿下太原城。
但是,這對昭武軍有好處嗎?
然後呢?!
想要傳檄而定整個山西那就是開玩笑了!
至於拿下大同,綏邊,那就更是扯蛋了。
多爾袞就是死在大同城下和薑鑲的對峙中的。
巔峰時期的滿清八旗兵圍城兩年不克,若不是大同城中糧草耗盡,滿清想拿下大同還不知道得往裏邊填多少人命。
昭武軍瘋了要去打大同?!
至於守太行八陘那就更是不可能了,昭武軍上上下下加起來就一萬出頭,分兵八路,每路也就一千多人。
萬一被各個擊破呢?
薩爾滸之戰,原本占據優勢的明軍,就是因為楊鎬的分兵合擊戰術,而被各個擊破,導致兵敗的。
劉易腦子抽抽了才會去分兵。
劉易沉吟一陣,做出了決定。
“出兵忻州!”
劉易讚同了徐衛文的想法,不過也不是全盤同意。
隻是下令出兵忻州,至於陽曲,則是距離原平有些遠,一路上地形崎嶇,要從原平運送糧草的話消耗極大。
而從太原到陽曲卻是有水路可走,洪承疇借水路運送糧草,不管是損耗還是速度都要快好多。
在陽曲開戰的話,對昭武軍的後勤就太不利了!
劉易不想拉長昭武軍的補給線,所以他做出的選擇便是忻州了。
至於北邊大明邊軍的威脅,劉易還真就不擔心。
自從在薩爾滸,楊鎬那個傻缺玩意分兵合擊翻車之後,大明朝就再沒有誰敢玩這一套了。
洪承疇是個聰明人,為了保險起見,他一定會先把軍隊都集中到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