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最終還是下定了要北伐的決心。
其實現在的北直隸就是一片白地,即使是拿下了,也不能給昭武軍提供人口和物資,擴大昭武軍的戰爭潛力。
並且,如果要拿下北直隸的話,還少不得要和建奴大戰一場!
可以是得不償失!
算一個經濟賬,現在要北伐,收複北直隸的話,完全就是一個虧本買賣!
但是,帳不能這麼算。
北直隸除去經濟價值之外,更多的是軍事價值和政治價值。
政治價值不用多,大明帝都北京在哪裏擺著呢!
如果能夠北伐成功,擊敗清軍拿下北直隸,對劉易,對昭武軍來,能夠提升的政治影響力可不是一點半點。
但是,北直隸更重要的則是他的軍事價值。
為什麼北宋自從立國以來,一直被遼國欺負,因為北宋失去了燕雲之地。
而燕雲再往南,就是北宋的傳統人口密集區,重要糧食產地,華北大平原,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山東地區。
燕雲淪落敵手,導致遼國一但縱兵南下,北宋沒有燕雲作為屏障壓根沒法抵擋。
遊牧騎兵可以毫無阻礙的殺入,北宋腹地的華北大平原。
整個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就會變成遊牧騎兵縱橫馳騁的戰場。
這樣一馬平川的地形,缺乏騎兵的北宋壓根就沒辦法抵抗遼國的騎兵集團。
這就是北宋麵對遼國時,在軍事上一直處於被動的原因之一。
現在劉易所麵對的局麵也是如此。
他拿下了山東,河南,是要將山東和河南當做昭武軍的主要糧產地來進行經營的。
為昭武軍爭霸下,提供足夠的人口和物資。
但是,清軍若是自北直隸南下的話。
山東和河南壓根就無險可守,清軍的騎兵集團完全可以長驅直入,直接推平整個華北大平原。
昭武軍麵對清軍的騎兵集團,也是束手無策的。
就算是劉易再如何煞費苦心的經營山東和河南,清軍一次入寇就能將劉易的苦心經營付之一炬!
這也是為什麼清軍都要退往關外了,依舊不準備放棄北直隸,而是設置中都留守的原因。
所以,哪怕是為了山東和河南的安全問題,劉易也必須北伐,拿下北直隸!
將北直隸當做華北大平原的屏障!
如此一來,他才能安心經營山東和河南。
將華北大平原,變成昭武軍的糧產地和兵源地,而不至於變成一個爛泥潭。
昭武軍上下都在做著北伐的準備,昭武軍從運河沿岸城市收攏起來的一條條漕船,被集合在了臨清。
用作轉運此戰所需的糧草物資!
昭武軍作戰十分倚重火器,每戰所需的火藥,炮子,震雷等都是一個文數字。
再加上大軍所需的糧草,不借助運河的話,大軍的後勤車隊估計得拖得老長。
而清軍又都是騎兵,昭武軍的後勤車隊真拖那麼長的話,可就真是送到清軍嘴邊的肥肉了。
隻能,幸好有運河可用於轉運後勤物資!
否則,劉易可就要麻爪了!
……
就在昭武軍整頓兵馬,準備拔營之際,羅靈玉也是抵達了臨清城外。
劉易親自出城,將羅靈玉迎進了殘破的臨清城。
“靈玉,你現在有孕在身,如何能禁得起長途顛簸。”
劉易上前幾步扶住羅靈玉,語氣中有些責怪的道。
羅靈玉卻是在看到劉易的瞬間,眼淚便嘩嘩的流了下來,脆弱的一麵展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