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對外都是統一口徑,老子虧了,你們賺了!
然後忽悠著那些藩屬國來繼續和自己做生意!
繼續剪羊毛!
其實,宗藩貿易究竟是虧還是賺,中央王朝是一點也不在乎的。
因為那隻是一點皮毛而已,地大物博的中央王朝可不在乎宗藩貿易裏,那麼一點東西是虧是賺。
宗藩製度中,中央王朝真正重視的,其實是宗藩的名義!
千萬別以為宗藩名義不重要!
一但有了藩屬國的名義,那宗主國要揍藩屬國,那就是大哥打弟,經地義的。
也就是,中央王朝強盛時期,這宗藩名義,簡直就是對外擴張的無上利器。
就算是中央王朝進入了衰弱期,宗藩名義依舊有用。
一但某個弟不聽話了,中央王朝就可以馬上斷絕宗藩關係。
然後,中央王朝的其他弟們一看,唉,好了,這哥們被大哥嫌棄了,大家一起上揍他搶地盤了。
然後,某個不聽話的弟卒!
當然,如果這個不聽話的弟比較強悍,其他弟打不過的話,中央王朝也是可以出麵組織聯軍一起揍他的。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有了宗藩的名義,中央王朝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在藩屬國推廣漢化的。
有宗藩的名義在,藩屬國上下對漢化是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在中央王朝強盛的國力的影響下,再加上漢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很容易就能將藩屬國給完成漢化。
最典型的就是朝鮮了,上下兩班貴族平時都用漢語對話,隻有和低層低賤的百姓對話時,才會用上他們自己的朝鮮語。
因為在他們眼中,漢話是高貴的,隻有他們這些貴族,這些上等人才配學習漢話!
現在的整個東亞中華文化圈內,朝鮮,日本,安南,暹羅,琉球等一大堆藩屬國,這些個國家的高層們誰不會兩句漢話?
甚至是在他們眼中,漢話就是區別他們和底層賤民的最大的不同。
高貴的他們都是漢話的,隻有賤民才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和後世那些把英語看的比漢語還重要的香蕉人們,是一個逼樣!
高層如此,底層民眾對漢化還能有抵觸情緒?
誰不想做一個高貴的貴族呢?
當中央王朝國力強盛時期,對外擴張起來,等拿下這些地盤之後,當地民眾究竟是歡喜地的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從此做一個高貴的中國人?
還是拚死抵抗,繼續做低賤的土著呢?
答案可想而知!
所以,在宗藩製度中,宗藩貿易其實隻是一個添頭,漢化才是關鍵!
就像是後世,美國放棄了庚子賠款,用庚子賠款建了一座清華大學。
誰敢美國虧了?
他們確實是暫時損失了一部分經濟利益沒錯,但換到的可是意識形態上的侵略成功啊!
清華每年給美國輸送多少人才?
把多少中國人給洗腦成香蕉人?
簡直不敢想象!
清華究竟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這個答案不言而喻!
光是清華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用英文演講,就已經告訴了所有人答案。
一個中國人給一群中國人做畢業演講,用的卻是英文。
嗬嗬,怎麼想怎麼諷刺!
所以,在意識形態麵前,經濟效益是可以暫時靠邊的。
對地大物博的中央王朝來,別宗藩貿易壓根沒虧本,就算是虧上一點,也無所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