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清軍,那可就是實實在在的全部都是旱鴨子了!
並且現在還是夜裏,水流也很湍急。
清軍一但下了水,大概率是漂不起來的,撲騰兩下就沉底了。
誰也不敢在夜間遊過大淩河追擊漢軍!
而等他們打造好浮橋,漢軍早就跑沒影了。
阿濟格隻能是不甘的目視漢軍逃離,憤憤的下令得道。
“所有抓到的漢軍旗俘虜,全部推到大淩河邊斬首,本王倒要看看,以後誰還敢背叛大清!”
莽古爾泰在一旁開口道。
“放心,這些漢軍旗殘兵沒那麼容易逃掉,整個遼西我大清可是布置有重兵的。”
阿濟格卻滿是憂慮的道。
“就怕漢軍趁機北上啊!”
“若漢軍北上接應,那孔耿二人想要逃我們可就阻攔不住了!”
清軍沒把漢軍旗放在眼裏,但他們對漢軍卻是無比重視。
因為清軍數次和漢軍交手,一直就都沒有占到過便宜,反而是一次次損失慘重。
好不容易,付出那麼大代價,死了那麼多人才入關成功,又被漢軍給趕出了關外!
他們要是再不重視漢軍這個新興的對手,就真的是腦子瓦特了!
兩人對視一眼,知道自己所擔憂的事情,是一個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
……
另一邊,太原城內的皇宮中,劉易再次拿到了李東成呈上來的考題。
看完考題之後,劉易點點頭。
這一次的考題算是通過了!
講真的,劉易對這次的考題其實還不是特別的滿意。
雖然在被劉易提點之後,李東成改變了一下出題的思路,在考題中加入了不少實務的內容。
但其大體上還是沒能從八股的框架中掙脫出來。
李東成從就是學八股長大的,思維僵化固定,想要他一時半會兒的擺脫原來僵化的固定思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時代科舉考的就是八股,下幾乎全部的讀書人都在學八股。
劉易覺得自己要是一下子把八股給從科舉中剝離出來,或許大多數人都無法適應。
倒不如緩緩圖之,一點一點的剔除八股的影響,潛移默化改變下士子的思維。
白了,這就是劉易對這個時代的妥協。
雖然他是立誌要改變這個時代的男人,但是適當的妥協,也是政治的藝術。
科舉會試的考題就這樣敲定了下來,殿試的考題是要由劉易自己來出的。
劉易現在雖然沒定下考題,但也是有那麼一點思路了。
其實大漢立國之後,科舉早就開始了。
雖然其中會試是重點,但會試之前的府試院試等也是需要舉行的。
時間到了現在,入秋之後,大漢境內的府試院試等已經全部進行完了。
因為大漢的官製,權力架構是要深入鄉村的,以至於大漢極度缺乏基層的辦事官員。
所以這次科舉的口子放的很鬆。
隻要能讀會寫,考上一個秀才,獲得一個官場的入場券就不是一件很輕鬆的。
如果精通四書五經,才能出眾者,考上舉人也不是難事。
所以,大漢新朝的科舉,很容易的就選拔出了一大批的秀才舉人。
再加上大漢新朝承認前朝的科舉功名,所以,這次來參加秋闈會試的士子數量是很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