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仁至義盡!(1 / 2)

由於大明財政困難,這些人空有一個宗室的身份,但壓根領不到祿米錢糧。

還因為受到宗室身份的限製,不能科舉當官,不能從事商賈賤業……

過的老慘了!

這些底層的明朝宗室,是巴不得能夠擺脫自己宗室的身份。

再加上他們的血緣已經隔的很遠了,不用擔心有心人以他們為借口去搞事情。

所以,人數最多的底層宗室,是不需要劉易專門去想方設法的管理。

而那些頂層的宗室,人數又能有多少呢?

最多幾千人罷了。

將人圈在一起,一是方便管理,二則是能夠防止有心人用這些人前朝宗室的身份來搞事情。

還是因為劉易是受禪登基的,所以他對待前朝宗室,手段要盡可能的柔和,最起碼不能叫下人挑出毛病了。

所以,將前朝宗室圈起來的地點,劉易便選在了朱元璋起家的鳳陽。

在鳳陽老朱家祖墳附近,圈一塊地,讓這些人自力更生,還能夠順帶給老朱家守祖墳。

這麼做,也算是劉易仁至義盡了。

最起碼比起曆史上大明滅亡之後,滿清大規模屠殺明朝宗室的手段,劉易的手段是絕對溫和的。

淮安城三十萬明軍齊卸甲,接收俘虜的工作是很繁忙的。

漢軍的隨軍官吏,都開始腳不沾地的忙碌了起來。

登記這些俘虜的姓名籍貫年齡,給他們安排居住地,準備食物……

因為明軍畢竟是主動投降的,這些都需要妥善準備。

三十萬戰俘的安置工作,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完成的。

劉易留下了一部分人在淮安處理戰俘,剩下的大軍主力,繼續沿著運河,向南開拔。

他要一口氣將南京拿下!

並且,往太原去了一封聖旨,傳令大漢朝堂上下,籌備遷都事宜!

既然南京已經要被拿下了,那大漢也就該遷都了。

太原雖然也算不錯,但山西的地形太過封閉,並不適合做大漢的都城。

……

漢軍對於在淮安城俘虜的四十萬戰俘,並非是全部都妥善安置的。

其中曾經仗著自己手中的刀槍武器,不是保家衛國,而是破壞軍紀,奸/淫擄掠,禍害百姓的。

全部都要抓出來,將其明正典刑!

這段時間,明軍大軍雲集兩淮,要和漢軍作戰,兩淮的民生經濟被極大的破壞。

在此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受到了明軍亂兵的禍害。

大漢想要在兩淮站穩腳跟,除去大軍壓境之外,收攏民心也是關鍵。

新政改革,三年不征等手段是一定會用到的,但在沒有足夠的官員之前,這些暫時都無法進行。

隻能是先擱置在一旁,容後再議。

但除了這些暫時無法使用的手段,還有開倉放糧,懲處禍亂兩淮百姓的明軍亂兵等手段,也都是切實可行的。

這其中,最簡單,代價最低,也最好實行的,就是懲處明軍亂兵了!

殺上一批亂兵,一是可以拉攏被禍害慘了的兩淮百姓的民心,二則是可以震懾投降了的四十萬明軍,三則是可以節省一大筆的糧食!

一石三鳥,惠而不費,劉易何樂而不為呢!

再了,這些禍害百姓的亂兵,也真真是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