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代差!(2 / 2)

這些在大員島訓練了有些日子的熱帶雨林部隊,兵員成分很複雜。

大部分都是移民,這些移民有福建廣東等人口密集區的漢人,也有雲貴三省的苗族,瑤族壯族等少民。

這些移民不論民族,在移民之後,全部都被分田分地,朝廷發放農具,並進行賦稅減免扶持耕種。

大漢朝廷對這些移民一視同仁,即使是少民的待遇也和漢人沒有分別。

移民們的生活較之移民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起碼都能夠填飽肚子,不會再發生餓死人的情況了。

這便足夠了!

足夠讓移民們感念皇帝的恩德!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朝堂組建熱帶雨林部隊時,少民們也是踴躍參軍。

一是希望報答皇帝的恩典,給皇帝當兵,二則是想要靠軍功博取富貴改變命運。

大漢立國這些年下來,軍人的地位一直都很高,在朝堂上也是武將的力量穩穩的壓製著文官。

當下在大漢,改變命運有兩種途徑,一是讀書科舉,一是參軍入伍。

最終的結果都是能做官,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都是官。

相比讀書科舉做官之後還得熬資曆升遷,參軍入伍更加直接,隻要能夠立下軍功,便能夠毫無阻礙的升遷。

並且,軍隊士卒退伍之後,是被優先任命為地方基層官員的。

再加上漢軍士卒普遍的高待遇,高俸祿,使得在現在的大漢,參軍入伍的熱情度是很高的。

不光是南邊的苗族,瑤族,壯族等少民們都在積極入伍,就連北方被漢化的蒙古人,不服從滿清的女真諸部也是蜂擁參軍。

為大漢掃平草原和遼東的深山,提供了不少的阻力。

遼東的女真部落很多,大體分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也就是建奴,還有為數不少的零散部落野人女真。

海西女真被建奴吞並,沒什麼好說的,現在人家在滿清那邊,是高貴的八旗老爺,自然不會投降大漢,接受漢化。

但是那些野人女真可就不一定了,說是野人女真,但也不完全是茹毛飲血的野人,也是有自己的文明的。

由於這些野人女真反抗滿清,在漢軍收複遼東之後,便被迅速接納,並且還十分強硬的在這些部落中推行漢化。

不接受漢化的,下場通常都不是很美妙,大部分都去為了大漢的基礎設施建設添磚加瓦做貢獻了。

而積極參加入伍的,就是接受了漢化的那部分,這些女真人被改土歸流編戶齊民。

被分田分地,分發了種子農具,大漢還在部落中派去基層官員監督和推廣漢化,現在這些女真人已經和漢人沒多少區別了。

生活習慣,語言文字,都在向著漢人靠攏!

當然,為了防止軍中少民比例過高,發生唐朝安史之亂的事情。

大漢軍中的思想教育工作一直都被的很緊,在征兵時,軍中的少民比例也被控製的很嚴格。

一支軍隊中,少民的比例不能超過十分之一,並且盡量將少民們打散到不同的編製中。

如此一來,參軍的少民必然被周邊的袍澤同化。

等這些他們退伍歸家,便將會是最積極的漢化先鋒,大漢在少民中的統治基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