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距離不斷的靠近,很快便到了能夠展開排槍擊斃的距離。
“所有人都有!”
“排槍準備!”
“開火!”
“……”
啪!啪啪!啪啪啪!
一陣密集如炒豆的槍聲響起。
雙方陣前都騰起一股子濃密的硝煙。
漢軍和西班牙士兵在雙方之間的距離隻有二百米之後,幾乎是同時選擇了開火射擊。
瞬間,密集的槍聲響成了一片!
雙方隔著二百米火槍對射,戰場上硝煙彌漫,鉛子亂飛。
雙方第一排士卒各自有人倒地,不過很明顯的是,漢軍倒地的士卒要遠少於西班牙人。
一方麵是因為漢軍的火槍威力遠超西班牙的普遍裝備的火繩槍。
這個時代的西班牙陸軍,普遍裝備的是大口徑的火繩槍,射程和破甲能力都很不錯。
但和漢軍裝備的燧發槍比起來,差距還是不小的。
漢軍的燧發槍口徑沒有西班牙的重型火繩槍大,但由於火藥和鉛彈的差距,以及火槍本身的性能。
漢軍燧發槍雖然重量上輕便很多,但威力反而是要超過西班牙的重型火繩槍一些。
二則是因為漢軍士卒都披甲了,比西班牙士兵有更好的防禦性。
由於作戰環境不同,熱帶雨林作戰部隊的漢軍沒有裝備鐵甲和棉甲,但他們卻是普遍裝備著藤甲的。
藤甲的重量輕便,防護性也還不錯,更重要的是海戰時,士卒如果不小心落水,藤甲是能自己漂在水麵的,不至於像棉甲鐵甲一樣,一但士卒披甲落水便絕無活路。
各種因素綜合之下,大漢的海軍,雨林山地作戰部隊,以及高原山地部隊,都裝備著大量的藤甲。
此次出征馬尼拉的登陸部隊自然也是如此。
漢軍披著藤甲,西班牙普通士卒沒有甲胄,隻有少了的軍官披著板甲。
雙方玩排隊槍斃,結果可想而知!
雙方隔著二百米對射,西班牙人的傷亡幾乎是漢軍的兩到三倍,甚至是更多。
前幾輪齊射,雙方的射速都差不多。
因為這幾輪排槍是在戰前便裝填好的,排槍擊斃轉變陣型便能繼續打,不需要專門花費時間裝填。
但是,等到雙方都打完裝填好的火槍,需要裝填才能繼續開火之後。
燧發槍的性能優勢便展現了出來,漢軍的射速十分明顯的超過了西班牙人,幾乎達到了西班牙人的兩倍。
隨著雙方之間的距離不斷的拉近,排槍擊斃的威力越來越大,雙方的傷亡都在逐漸提升。
雖然距離貼近,藤甲的防護在西班牙重型火繩槍麵前幾乎沒什麼用了,但漢西雙方之間的傷亡比非但沒有拉近,反而是繼續擴大。
漸漸的,西班牙人的傷亡幾乎達到了漢軍的三到四倍!
因為雙方排槍擊斃打到後來,西班牙人軍心士氣崩潰,裝填速度越來越慢,能夠給漢軍造成的殺傷越來越少。
而漢軍卻是越打越順,全軍上下士氣沸騰,打齊射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雙方距離隻剩下最後二十步,漢軍上下舉起排槍,打完了最後一輪齊射。
基層軍官紛紛下令。
“衝鋒!”
“殺!”
“上刺刀!”
“殺敵!”
“……”
漢軍士卒披著藤甲,端著上好了刺刀的火槍,喊殺著衝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