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英軍士卒應聲倒地!
清軍弓箭手被火槍命中,不一定會死,因為他們有重甲。
而英軍卻是無甲的,隻要被箭矢射中,那便是非死即傷。
即使當場沒有死,也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傷口感染而亡。
因為清軍的箭矢在上戰場之前,箭頭都是在屎尿汙物裏浸泡過的。
要的就是敵人受傷之後,傷口感染的後果。
戰場上,英軍火槍手能夠給清軍造成的傷亡並不多,當然這裏的傷亡指的是清軍八旗兵,而不算民夫。
如果把民夫算在裏邊的話,清軍的傷亡就太慘重了,這才開戰多長時間,就已經有三四千人的傷亡了。
民夫在英軍火炮和火槍的威脅下,是一批一批的死,屍體幾乎鋪滿了孟買棱堡外的地麵。
但是那又如何,清軍上下都不在意!
而隻論八旗兵的話,現在清軍的傷亡其實還沒有破百。
對應於十萬大軍來說,這樣的傷亡隻是寥寥,還沒有一路以來病倒的人多呢。
而英軍的傷亡,卻是已經直逼二百大關了。
整個孟買城的城頭,到處都是慘叫和哀嚎聲。
英軍士卒現在心中充滿了恐懼和害怕,清軍的箭實在是又狠又準,隻要探頭,就會被命中。
“該死的,盔甲,我勇敢的士兵們需要盔甲!”
英軍的指揮官歇斯底裏的叫喊著,麵對清軍那些可怕的弓箭手,英軍士卒沒有盔甲,實在是太過吃虧。
但是回應他的卻是隻有沉默,總督彼得羅夫臉上滿是無可奈何的說道。
“指揮官先生,孟買城裏沒有盔甲!”
孟買城建立以來,所需要麵對的敵人,便隻有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帝國作為蒙古人的後代,箭術卻是稀爛,能夠給英國人造成的威脅不大。
所以,孟買便沒有盔甲!
當然原因不隻是這麼簡單,主要是火槍手太不值錢了,死了想要訓練一個出來也很容易。
但現在歐洲最常用的歐式板甲,是需要根據每個人的身材來進行定製的。
但凡穿戴者胖了或是瘦了點,甲胄就不能用了。
而鎖子甲,在這個鋼鐵拉絲還是個技術活的年代,成本可不比定製的板甲低。
所以,英軍或者說整個歐洲,自從發明了火槍,就都沒有給士卒披甲的習慣了。
反正火槍手不值錢,一個農夫訓練一個月就能拉上戰場,命賤的很。
貴族老爺們何必要花錢給火槍手披甲呢?
反正戰場上死的不是他們。
在歐洲軍隊中,和普通士卒不同,擔任軍官的貴族們,都是有甲的。
有沒有甲胄,麵對莫臥兒帝國這種武力衰退的國家時,還沒什麼分別。
反正大英這邊火槍火炮一響,對麵就散了。
但對上清軍,對上披掛重甲,箭術極其精準的清軍,英國人不給士卒披甲的壞處就顯現出來了。
雖然整體上來看,清軍損失慘重,死傷了好幾千才換得英軍不到二百的傷亡。
但清軍死的大部分都是炮灰民夫,死再多清軍都不會在乎!
要是對比起八旗兵和英軍士卒的傷亡來,占據上風的反而是清軍方麵。
…………
第三章,待會兒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