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萬事萬物,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
“前明的滅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思想的禁錮和政策的固步自封。”
“而前者又是導致後者的最根本因素!”
“……”
劉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大漢辛苦培養的學生們做著思想工作。
給他們灌輸創新思維的重要性,以及絕不能因循守舊。
太原大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漢軍士卒的家屬和烈屬。
成分上絕對是對大漢最忠誠的那一批人!
太原大學是一座真正的大學,裏麵各種科目都有,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曆史,科學研究,哲學研究,政治,曆史等諸多科目……
這裏麵的理科教科書,基本上都是劉易憑借自己的記憶,照抄的九年義務製教育的課本。
內容不可能一樣,劉易的記性沒那麼好。
就比如說數學課本,劉易能將課本的框架給記個差不多,重要公式沒忘掉,劉易就得感謝九年義務製教育沒放過他這個漏網之魚。
框架他搭起來,把重要公式都給寫出來,課本的血肉則是找一些聰明人往裏麵填充,問題不大。
別以為一個普通人穿越回古代之後,就一點作用也沒有。
就算是不論後世人靠網絡,而變得無比寬闊的眼界,跳脫的思路,先進的思想。
光是九年義務製教育所學到的一切,隻要傳播開來,就能將一個國家跑步帶入工業時代。
九年義務教育所學雖然簡單,隻是最基礎的科學知識和常識。
但這卻是搭建一個工業化國家的最根本的東西,是整個世界幾百年工業文明的結晶。
多了不敢說,蒸汽機,內燃機的原理都知道吧?石油蒸餾的原理都知道吧?簡單的發電會吧?簡單的電磁效應知道吧?
火車汽車,電話,電報電燈原理是怎麼回事,沒有人不知道吧?
劉易這些年下來,除去處理政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憶自己腦海中的科學知識。
並將這些東西記下來,編寫成課本,交給大漢的幾座大學去研究。
也正是因為這些東西,這幾年下來,大漢的工業體係在逐漸完善。
教育體係中,理科所占的比重,也是越來越重。
科舉中雖然四書五經依舊要考,但重要性已經被不斷壓縮,在分值占比中隻占大概三分之一。
剩下的全部考理科,比如說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
也就是說,在大漢學不好理科,都不能做官!
聰明人為了做官,自然會去鑽研理科。
用這樣的方式,劉易圍大漢培養了許多理科人才。
大漢皇家科學院各項目研究員加起來近萬人,研究員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麵。
一方麵是大漢建設的公立大學中的學成的學生。
這些學生大部分都是軍屬或烈屬,家中有人參軍,然後獲得的免費受教育資格。
從最基礎的學堂到大學,一路通暢,學費全免。
這是劉易給漢軍家屬烈屬特有的福利待遇!
全民義務教育行不通,大漢的財政支持不了,有所抉擇之下,隻能開展片麵的義務教育。
隻針對軍屬和烈屬,一方麵是培養人才,一方麵是收攏軍心。
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