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鋼筆和毛筆!(1 / 2)

如果大漢皇帝不單獨接見法蘭西使團,那羅伯特就無法謀求和大漢的聯合。

他如果當著整個歐洲幾乎所有國家的麵,說出法蘭西準備聯合大漢,謀求歐陸霸主的位置,羅伯特就是真的腦殘了?

那麼問題來了!

羅伯特是腦殘嗎?

答案是否定的,他如果是腦殘,就不會被法蘭西國王委以重任,讓他出使大漢,謀求同大漢的聯盟了。

……

羅伯特剛走,魏毋定剛準備提筆寫就一本奏章,上奏上帝今日羅伯特所言之事。

他手上拿著的筆不是傳統的毛筆,而是一隻鋼筆。

一隻十分精巧,筆身上鑲嵌篆刻著花鳥魚蟲等圖案的鋼筆。

雖然現在大漢毛筆依舊是主流,但鋼筆和鉛筆也開始逐漸興起了。

這股風潮,最先便是在官府公衙中興起的。

鋼筆有萬般不好,沒有毛筆字有藝術價值,不能練就一個人的耐心和精氣神,傳承書法文化等。

但它方便書寫,方便不識字的人快速掌握書寫文字的能力,便是最好。

誰也無法否認的是,鋼筆這種硬筆,掌握起來確實要比毛筆簡單不少。

對於每日需要大量公文往來的官府公衙來說,鋼筆取代毛筆,是一種現實需要。

原本用鋼筆取代毛筆,在朝中還有很大的斐議,不少儒家士子對此表示反對意見。

但是,自從皇帝開始用鋼筆來給奏折做朱批之後,這樣的非議便迅速消失了。

皇帝起了帶頭作用,內閣肯定要跟上,內閣跟上了,那政務院和樞密院的大佬們也會跟上。

下官模仿上官,下級模仿上級,這麼一來,在大漢的朝廷公衙中,鋼筆便迅速取代了毛筆的地位。

甚至已經有人提議,既然在官府公衙中用的都是鋼筆,那在科舉中用毛筆進行答卷,豈不是不符合實用嗎?

由此,開始有人提議,要在科舉中,將毛筆答卷改為全部采用鋼筆答卷。

此事已經在醞釀,大漢民間正在為此事而議論紛紛。

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總體上來說,支持的聲音要大於反對的聲音。

因為普通百姓不懂什麼書法傳承,他們隻知道鋼筆要比毛筆容易掌握。

大漢科舉用毛筆改鋼筆,就差皇帝的一道聖旨了。

其實大漢整體的鋼筆改毛筆,最大的問題不是民意,也不在士林。

而是在鋼筆的成本上!

毛筆雖然掌握起來有些難度,想要精通更需苦練,但他較之鋼筆,卻是有一個最大的優勢。

製造成本低!

有錢的可以買,沒錢的自己做一根也能勉強用著。

練字的時候也不一定需要沾著墨水,沾點水在石板上練習寫字也是可以的。

而鋼筆呢?

鋼筆的製造在這個時代,可還是一個精細活。

窮苦人家的士子如果沒錢買鋼筆,沒錢買墨水,想要練字是做不到的。

別說這個時代了,就算是後世,能自己造鋼筆的人有幾個?

如果劉易下令科舉改毛筆答題為鋼筆答題,無形間就增加了貧困學子的受教育成本。

對此,劉易是不願意的。

他不願意為天下讀書人,增加任何的受教育成本,他希望他的國家,人人都能讀書寫字,都能識字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