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德川幕府的困境!(2 / 2)

以及一摞厚厚的公文!

這一摞厚厚的公文,都在等待德川忠信進行處理。

他隨手翻開一本公文,看著上麵記載的德川幕府財政收支情況細查,就忍不住蹙眉。

現在德川幕府的財政情況非常的緊張,為了長時間保持一隻數量龐大的軍隊,原先的那些祿米根本不夠使用。

為了緩解幕府的財政情況,德川忠信選擇給農民加稅。

農民窮的活不下去做了流民,幕府能夠收到的稅收迅速下滑。

迫不得已,德川忠信隻能選擇繼續加稅,想要通過增加稅率,來保證幕府的稅收。

隻是,幕府的加稅,使得那些原本還能活下去的農民,也都被迫做了流民。

現在的德川幕府麵臨的情況,就像是中國的明末。

朝廷沒錢,給百姓加稅,百姓被加稅逼的活不下去做了流民,納稅的人少了,朝廷又沒錢了。

隻能繼續加稅,然後百姓逃亡,然後稅收大減……

最後隻會陷入惡性循環,讓越來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被迫做了流民。

現在德川幕府唯一比明末好的就是,日本的賤民們較為溫順,即使做了流民,敢造反的也沒幾個。

德川幕府為了保證自己的財政收入,也不光是給農民加稅了,商人也加了。

德川幕府在各個地方都設立了大量的稅卡,用於收繳厘金。

隻是,德川幕府的此舉,對日本的商業發展傷害不是一般的大。

大量的稅卡設立,使得日本的商業規模迅速萎縮。

因為德川幕府雖然能收日本商人的稅,但卻不敢收大漢商人的稅。

如此一來,日本商人的經營成本較之大漢商人便迅速增加,再加上大漢現在正在全麵推廣蒸汽機,要用機械化生產取代人工。

大漢商品的製造成本大大降低!

因為這個原因,再加上德川幕府的征稅,使得大漢的商品即使是遠跨重洋運來,成本也要比日本的商品低。

這段時間以來,大漢的商人迅速搶占日本市場份額,然後通過低價傾銷,打擊日本的本土商業。

使得華貨在日本的份額占比越來越大!

不光是德川幕府治下,包括地方大名,包括白蓮教在內,整個日本都是這個樣子。

因為戰亂和分裂,日本各方勢力不得不通過征稅來擴大自己的財政收入。

但卻是不知,他們的征稅,使得日本的農業和商業都在迅速崩潰,他們所能夠得到的利益,都隻是暫時的。

從長遠來看,商業和農業這兩大支柱都在迅速崩潰的日本,是沒有未來的!

或者說,他們自己也知道,可他們依舊如此做了。

現在日本各方勢力的行為,更像是在飲鴆止渴!

他們征稅,日本沒有未來,但他們不征稅,馬上就要被自己的敵人滅掉。

這便是日本現在的情況!

日本的農業商業都在迅速萎縮,來自大漢的資本正在逐漸掌控整個日本的經濟命脈。

這個場麵熟悉不熟悉?

像不像清末和民國那段時間的中國?

中國的農業商業工業,都因為內亂,和列強的資本侵略而迅速崩潰萎縮。

直到49年建國,中國的工商業方麵都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