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在這裏她有幸受教於魯迅先生,從此開始了與魯迅的友情,在以後的鬥爭中得到了魯迅的指點幫助。1924年反動校長楊蔭榆強迫三個因交通被阻,未能如期到校的學生退;學,這引起全校學生的公憤。許廣平站在這次學潮的前列,領導了這場鬥爭,校長貼出布告將她和另外5個學生開除,她沒有被壓伏,以學生會總幹事的身份繼續帶領學生進行鬥爭。她們不允許楊蔭榆再進學校大門。北洋軍閥為了製止這次風潮,由教育部教育司司長出麵,派人武裝占領了女師大。在這危急時刻,魯迅挺身而出保護了劉和珍、許廣平等人。
叛逆的性格,使許廣平不可能成為“規矩的學生”,這次事件剛過,新的背叛高潮又來了。
許廣平與魯迅結成夫婦後,“三·一八慘案”發生,許廣平、魯迅先後南下去了廣州和廈門,她出任廣東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教師,魯迅被聘為廈門大學中文係教師。次年春,廣東發生了反革命政變,國民黨反動勢力到處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魯迅毅然辭去國民黨政府給予他在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許廣平也堅定地與魯迅站在一起,給魯迅以極大的支持。魯迅多次在廣州文化界進行演講,許廣平始終跟著魯迅做翻譯。7月,國民黨在廣州市教育局舉辦廣州首期學術演講會,他們想利用魯迅在知識界中的威信來蒙蔽一批人,同時也想借機會抓住魯迅傾向共產黨的證據。許廣平在演講會上配合魯迅講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用曆史故事含沙射影抨擊國民黨右派無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血腥罪行。魯迅和許廣平配合默契,使演講不斷出現高潮,贏得知識界的熱烈擁護,反動派恨得咬牙切齒,但又抓不住任何證據,隻能作罷。
革命失敗後,許廣平和魯迅看到中國共產黨人從地上爬起來,揩幹淨身上的血跡繼續投入戰鬥的情景,深為感動。他們毅然離開了反動氣焰囂張的廣東,奔向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在上海,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從此魯迅全身心地投人了文學創作,許廣平也在文化界奔忙。她和女師大校友辦了《革命的婦女》雜誌,並親自在雜誌上發表文章,把矛頭指向蔣介石。她指出,國民黨右派結黨營私、相互勾結,專門進行反共勾當,而自己卻升官發財;她對廣大婦女的悲慘生活也給予了披露,指出女工是“人間最黑暗地獄的囚徒”。
1936年,魯迅由於長年的緊張工作及工作環境的惡劣,得了氣喘病,魯迅在病情越來越重的情況下仍不肯放下筆。許廣平除了仔細照顧魯迅的生活外,每天還要替魯迅會客、處理書信等十分辛苦。1936年10月19日淩晨魯迅病逝,許廣平的心幾乎破碎,天天以淚洗麵,但是她並沒有消沉,而是強忍悲痛堅強地走出來。
1921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在這裏她有幸受教於魯迅先生,從此開始了與魯迅的友情,在以後的鬥爭中得到了魯迅的指點幫助。1924年反動校長楊蔭榆強迫三個因交通被阻,未能如期到校的學生退;學,這引起全校學生的公憤。許廣平站在這次學潮的前列,領導了這場鬥爭,校長貼出布告將她和另外5個學生開除,她沒有被壓伏,以學生會總幹事的身份繼續帶領學生進行鬥爭。她們不允許楊蔭榆再進學校大門。北洋軍閥為了製止這次風潮,由教育部教育司司長出麵,派人武裝占領了女師大。在這危急時刻,魯迅挺身而出保護了劉和珍、許廣平等人。
叛逆的性格,使許廣平不可能成為“規矩的學生”,這次事件剛過,新的背叛高潮又來了。
許廣平與魯迅結成夫婦後,“三·一八慘案”發生,許廣平、魯迅先後南下去了廣州和廈門,她出任廣東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教師,魯迅被聘為廈門大學中文係教師。次年春,廣東發生了反革命政變,國民黨反動勢力到處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魯迅毅然辭去國民黨政府給予他在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許廣平也堅定地與魯迅站在一起,給魯迅以極大的支持。魯迅多次在廣州文化界進行演講,許廣平始終跟著魯迅做翻譯。7月,國民黨在廣州市教育局舉辦廣州首期學術演講會,他們想利用魯迅在知識界中的威信來蒙蔽一批人,同時也想借機會抓住魯迅傾向共產黨的證據。許廣平在演講會上配合魯迅講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用曆史故事含沙射影抨擊國民黨右派無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血腥罪行。魯迅和許廣平配合默契,使演講不斷出現高潮,贏得知識界的熱烈擁護,反動派恨得咬牙切齒,但又抓不住任何證據,隻能作罷。
革命失敗後,許廣平和魯迅看到中國共產黨人從地上爬起來,揩幹淨身上的血跡繼續投入戰鬥的情景,深為感動。他們毅然離開了反動氣焰囂張的廣東,奔向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在上海,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從此魯迅全身心地投人了文學創作,許廣平也在文化界奔忙。她和女師大校友辦了《革命的婦女》雜誌,並親自在雜誌上發表文章,把矛頭指向蔣介石。她指出,國民黨右派結黨營私、相互勾結,專門進行反共勾當,而自己卻升官發財;她對廣大婦女的悲慘生活也給予了披露,指出女工是“人間最黑暗地獄的囚徒”。
1936年,魯迅由於長年的緊張工作及工作環境的惡劣,得了氣喘病,魯迅在病情越來越重的情況下仍不肯放下筆。許廣平除了仔細照顧魯迅的生活外,每天還要替魯迅會客、處理書信等十分辛苦。1936年10月19日淩晨魯迅病逝,許廣平的心幾乎破碎,天天以淚洗麵,但是她並沒有消沉,而是強忍悲痛堅強地走出來。
為了堅持魯迅的革命立場,傳播魯迅的革命精神,她堅持參加鬥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她“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1941年上海淪陷時,日寇抄走了魯迅的部分手稿,抓走了許廣平。在獄中她受盡了折磨,可她臨危不懼,用魯迅的“犧牲自己,保全別人;犧牲個人,保存團體”精神進行鬥爭。敵人采用了慘無人道的“電刑”,她幾次被折磨得昏厥,醒過來後,仍咬牙堅持,至死不出賣革命同誌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