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紫禁城中皇權地 黃袍加身思夢裏(2 / 2)

康熙點了點頭,道:“好,就按照你的意思辦吧。”

德妃領了旨,即到宮殿外吩咐下人將一應事情辦妥當,且聲音極小,目的是不要擾了皇上。

隻一刻工夫,皇上就起得身來,由下人扶著,上了車輦,太監、太醫等隨後,更有烏雅氏德妃在側,一行人直奔永和宮而去。

書家在此語:也許有人要問,康熙如此高調地去取詔書,就不怕泄露了天機?再說了,他完全可以讓人代勞,何苦要拖重病之身未力未為呢?

筆者在此交代:這取詔書一事下人無一知曉,故不知皇上所為,故而如此。而康熙生性多疑,對任何人都不放心,包括烏雅氏德妃在內!更有皇族的規矩,此事必須皇帝本人去辦,故也就有了此等舉動。對於這後一點,烏雅氏德妃是比誰都要清楚的。

言歸正傳。

話說這永和宮在明代時為嬪妃住所,清代時也有一些皇妃居住於此,因而其建築可說是氣派大方。大門為兩層式結構,且有大小門之分:平時大門緊閉,小門則是做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出入之用。永和宮大門正上方有隸書大字“永和宮”,其右則是用滿文書寫的同樣名稱。

康熙是滿人,自然對其祖先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情,現坐在車輦上望著祖先的文字,感慨萬千,心裏想著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想到祖上留下的千秋業績和大清的江山,自己竟然到現在還沒有將後事安排妥當,一行老淚竟不自覺地掛在了臉上!

德妃見皇上心裏難過,也就喊著下人將車輦放下,這才對康熙言道:“皇上,您有話要說嗎?”

康熙動了動嘴,言道:“將那兩個兵勇叫過來,朕有話要問他們。”

德妃聽言,即對小李子言道:“快去,把兩個兵勇喊過來。”小李子立馬就跑到門口處,大喊道:“皇上駕到,讓你們兩個去請安哩。”

兩個兵勇聽到皇上要讓自己前去請安,早就驚得目瞪口呆了,便速速跑過來,雙雙下跪道:“奴才給皇上請安。”

康熙也沒讓他們平身,即言道:“朕來問你們,這宮中有人進去過嗎?”

“回皇上的話,宮中從沒有任何人進去過。”其中一兵勇答道。

“這樣很好,現在朕要進去看一看,怎麼樣呀?”康熙言道。

“奴才回皇上的話,欲進此宮,隻認玉璽。”先前答話的高個兵勇道。很顯然,這個兵勇是一個領班。

康熙聽言竟然嘿嘿地笑起來,他身體不好,但可看出其心情是愉快的,而眾人及烏雅氏德妃都不知皇帝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

“德妃,你要替朕重獎兩個兵勇。”康熙對烏雅氏德妃言道。德妃現在自然明白了事情的緣由,也就言道:“皇上放心,臣妾記得了。”

康熙玉璽可謂從不離身,現就由懷中掏出用黃綢緞包著的禦用小方印一方,對小李子言道:“去,讓兩個兵勇看一看。”

小李子雙手接過玉璽,並將黃綢緞打開遞與兵勇的領班,康熙立馬小聲訓道:“小李子不得無禮!”

小李子也不作聲,立馬就表現得畢恭畢敬的,將玉璽翻過來讓領班看。

那領班也不含糊,立即從懷中取出一張圖印紙,將圖印和玉璽仔細對照之後,這才言道:“皇上請自便。”

“快平身吧。在門口把守好,不準任何人進去。”康熙說完,即同小李子和德妃一同步入了永和宮。

此時,天已漸漸黑了下來,幾十米之外看人就隻是影影綽綽的。

書家語:這個時辰,也是胤禛定好要前來竊取詔書之時。

話分兩頭。

且說,那胤禛和另外的兄弟三人已然來到了永和宮後的景陽宮前街道拐角處。胤禛眼尖,見宮門處有著一大排的人,且還有車輦,即已明白此等規模定是皇阿瑪來了,也就對幾個人道:“看來皇阿瑪要另有動作,我們隻管在暗中觀察,待情況明朗後再做打算。”

幾個人都感到胤禛說得有理,紛紛表示讚同,隻是裝作閑逛,在宮中暗察動靜。

一隊巡視的禁衛軍漸近,那領班看見胤禛在場,即哈腰道:“四爺,這幾位可都是和您一起的?”

胤禛此時相當鎮定,道:“是嘞!”

“好嘞。”說著話,這領班對另外三個陌生麵孔沒加盤查,隻是看了幾眼即帶著隊伍向後邊去了。

望著一隊人手按著腰間大刀齊步而去,幾個人可都在暗暗地向這胤禛扮著鬼臉和豎起大拇指!

“四爺,您可是真行啊!”許智勇小聲地笑言。

胤禛此時的心情可沒有絲毫放鬆。

書家在此言:如果說,這位胤禛能夠在這皇宮中玩得轉,和其小時候的養母及認識養母的親屬們的經曆是不無關係的。

正是:紫禁城中皇權地,黃袍加身思夢裏。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