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友帶著人做的活做得特別仔細,不僅房子建得好,江婉特地設計出來的幾口炒茶的灶也做得十分不錯。
甚至大鐵鍋都已經幫著買回來坐上去了。
江大友見江婉的目光一直在灶上打轉,就知道這個是她在意的東西,“要不試試看?”
“也好。”正好地上就有上梁砍下來的木屑。
良好的通風讓灶裏的柴木得到充分的燃燒,煙又被煙囪排出室外,不僅一點煙氣都沒有飄散出來,溫度也很達標。
江婉當真是驚喜連連,其實這個灶她隻畫了個大概的簡圖,想不到還真讓江大友給做成了,不過上麵有不少是他幫著改動的痕跡。
“我將這煙囪口朝裏改了改,不然火星子都飛跑了,浪費柴火。”江大友一一指出自己改動的地方,還都做了詳細的解釋,每一處都依照他們的實際經驗,改得合情合理。
“老五,這裏收尾什麼時候能忙完?”江婉看著這新的大鍋大灶,已經躍躍欲試了。
雖然蜜雪飲這段時間沒少賺錢,但也就勝在一個新鮮。
其實還有諸多限製。
既有季節上的弊端,也有客源的被動。比如城裏真正舍得花銀錢的那些豪紳,一般都上了年紀,十分注重養生(怕死),對冷飲什麼的口腹之欲能很好的節製,夏用冰也不及年輕些的人適應得快。
他們常年養尊處優,本就不怎麼鍛煉,稍有不慎就風邪入體,晚上用個冰都心翼翼,哪怕整塊的冰被趙芸娘賣出二十兩銀子的價,其實也沒多少收益。
但茶就不同了。
茶葉走的是高端路線,客戶群體都是附庸風雅的文人騷客或是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畢竟有了銀錢誰都不想被人成暴發戶瞧不起不是?
肚子裏沒有半點墨水的,發了財也會多買幾本書放在家裏充充門麵。那來了客人,又豈能少了好茶招待?
如果夏的冰是堪比黃金的精貴之物,那全年都能派上用場的茶葉就是如流水一般會自動湧進來的黃金,多得一點都不稀奇。
隻要自家出產的茶葉能在整個大虞鋪開,讓清茶暢銷全國,並形成新的潮流,江婉覺得自己往後餘生,隻管躺著數金子玩就可以了。
當然,這個想法充其量也就隻能拿來當個目標,想想就算了,可不敢當真。
哪怕現在上掉餡餅,真讓她做了茶葉行當裏的龍頭老大,她也供不出那麼多貨來!
雖然李家在柳樹村的製茶作坊做得像模像樣的,但相比江婉心中的宏偉目標,隻能算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打鬧。
……
江大友答應江婉再過兩就能正式完工,但江婉卻等不及了,第二就在村裏貼出了告示,招聘采茶女工。
十個銅板一斤收購,多勞多得。
這個消息在村子裏傳開,就像是朝滾燙的油鍋裏滴進了一滴水,瞬間沸騰!
長期幹農活隻配當男人下手的女人們第一次翻了身了。采一斤鮮葉十個銅板的工錢,手腳利索的一能采八、九十來斤,那可是一百個銅板!
江婉在村裏建作坊時,幫忙的勞力每人每三十個銅板的工錢,不知惹得外村多少人紅了眼,再看請女人的工錢,一個能幹女人能頂五個男人,感覺男人一下就不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