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口的離別敘舊,持續了足足半個時辰,眼看著就到了書院上課的時候,江婉不得不勸大家回去讀書。
李家的馬車再次啟程上路,與同窗互相鼓勵相約鄉試後,李延瑞的情緒明顯輕鬆下來。
不必江婉提醒他注意視力,他已主動的將書本放下,“娘,咱們回去之後,我要出門一趟,剛才我同窗們提到的幾位上屆鄉試的師兄,他們落榜隻是時運不濟,實則個個都有真才實學的,如果能請到咱們村的學堂來,村裏的孩子可有福了。”
“行,學堂的事我不懂,你看著辦。”
江婉十分欣慰看到李延睿的改變,也樂得讓他幹點活轉移一下注意力,降低退學給他造成的影響。
哪怕她並不認為此時退學,會對李延睿的將來帶來不良的影響,但此時所有的人似乎都認為,從書院退學是都會塌下來的事情。
花再多的功夫解釋都徒勞無益,江婉幹脆也懶得再,還不如順其自然,等著事實勝於雄辯。
李延睿的適應能力非常強,開了頭便當真認真籌備起學堂的建設來。
不能他初次的計劃有多出彩,但從臨江縣一路回到柳樹村時,整個學堂的雛形都已全部構建在了李延睿的腦子裏。
大到房屋規模朝向,到課桌、板凳,書本;以及授課先生和課程開設,全都事無巨細的規劃得明明白白。
看來李延睿是真的暫時放下了書院的事。
江婉到此時才如釋重負。
“娘……二弟。”早在村口迎接江婉的江梅看到李延睿跟著回來有些吃驚,不過她將情緒隱藏得很好,“相公娘今日也該回來了,果真沒有猜錯。”
“是啊,紅薯粉作坊裏進度如何?去府城的事再等不得了,學堂的事我怕是忙不過來,就叫你二弟回來幫幫手。”
雖然看上去李延睿已經放下了,但是江婉仍然不希望短時間內他退學的事被人議論紛紛,此時就與江梅統一了口風。
“那可不!辦學堂這麼大的事兒,也就咱家二弟有本事了,村裏人大字不識幾個的,誰辦得了啊?”江梅本就是大大咧咧的性子,聽江婉這麼一解釋,連絲毫懷疑都沒有。
李延睿領了學堂的事自去忙,江婉跟江梅來到了作坊裏。
這幾都是難得的晴,還未進作坊,遠遠的便見到成排成排晾曬著的紅薯粉,場麵十分壯觀。
作坊建造的時候感覺地方挺大的,可等茶葉區、香皂區劃定清楚,現在又增加了一個紅薯粉的項目後,便顯得有些擁擠了。
好在此時秋茶的炒製已經完成,香皂區大半的場地都是產品幹燥成型,人手並不需太多,隻留一個紅薯粉作坊人來人往忙得熱火朝。
來往於河邊與作坊之間本沒有路,但現在走的人多,早已被踩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四裏八鄉的地瓜全在這裏彙集,每來做工的、來賣地瓜的,來來往往,讓這個偏僻的山村,再恢複不到往日的寧靜。
錢通按圖索驥,拿著圖紙出現在柳樹村村頭的時候,完全被眼前的熱鬧給晃花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