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城之名來於古老真實的傳說。而事實上,南寧在漫長的曆史裏,確確實實也是蛇的世界。陳孚的《過豈州昆侖關》雲:“老尷(毒蛇)忽何來,眼閃電光尾彎彎。山童驚顫發卓豎,勸我急勒馬鞍還。”《邕州》詩裏有“蝮蛇掛屋晚風急,熱霧如湯濺衣濕。”董傳策的《昆侖歌》有“怪樹枯藤掛老崖,雲屏疊斷蚌蛇穴”。野外是蛇,屋裏是蛇。有白蛇、黑蛇、青蛇、紅蛇。南寧人養蛇古已有之,吃蛇更是曆史悠久。南寧的蛇文化是源遠流長。
從整個中國而言,蛇文化內涵更為豐富。傳說中的漢族祖先,不少是蛇的化身。《列子》中記載:“女蝸氏、神龍(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麵,牛首虎鼻。”《山海經》裏有“共工氏蛇身朱發”之說。傳說中的龍,大概就是蛇。古代居住於東方的夷族,他們的一個著名酋長叫做太啤,據說是人頭蛇身……
福建南平有熱熱鬧鬧的蛇文化節。印度旅遊部門近年全力挖掘本土古老文化,蛇文化旅遊做得很成功,有蛇廟、蛇村、蛇舞,也有蛇節。江蘇隆力奇集團更是大發蛇文化之財。
南寧冠之以中國蛇城的稱號,講曆史,談現實,都是當之無愧的。可南寧的蛇文化,又在哪裏呢?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這個3000年前的木瓜是不是今日南寧街頭上擺賣的那一種?
資料說,木瓜有兩種:番木瓜和宣木瓜。番木瓜產於廣東、廣西、台灣,可生吃,主治咳嗽、胃痛、消化不良、濕疹瘡毒、婦人乳少。宣木瓜產於長江與黃河之間的省份,不能生食。
紅土地是最適合番木瓜生長的地方。在南寧的土地上,任何一顆成熟的木瓜種子都能迅速成長。
木瓜可以食用,木瓜漿還可以製作成酶粉,廣泛地應用於食品、製藥和化妝品等,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南寧的個別生物公司已經在生產“木瓜粉”。南寧的木瓜產業鏈已端倪初露。如果南寧木瓜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大的投人,把木瓜種植建立在科學技術的基礎上,融合在旅遊觀賞的亞熱帶風情裏,拓展於工業應用的開發前沿,形成一條農業、旅遊業、工業聯動的大鏈條,那麼,投之以木瓜,將報之以瓊據。
民俗文化終究是民族及地域特色最顯著的標誌之一,古老的民俗文化,對當今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仍然隱含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民俗文化的開發已經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從檳榔、蛇和木瓜而言,南寧的條件得天獨厚,但是,南寧似乎丟掉了檳榔,淡忘了蛇,就連古代豈州姑娘喜歡佩戴茉莉花、金銀花那散發著芬芳的習俗也不知所終……
蛇城之名來於古老真實的傳說。而事實上,南寧在漫長的曆史裏,確確實實也是蛇的世界。陳孚的《過豈州昆侖關》雲:“老尷(毒蛇)忽何來,眼閃電光尾彎彎。山童驚顫發卓豎,勸我急勒馬鞍還。”《邕州》詩裏有“蝮蛇掛屋晚風急,熱霧如湯濺衣濕。”董傳策的《昆侖歌》有“怪樹枯藤掛老崖,雲屏疊斷蚌蛇穴”。野外是蛇,屋裏是蛇。有白蛇、黑蛇、青蛇、紅蛇。南寧人養蛇古已有之,吃蛇更是曆史悠久。南寧的蛇文化是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