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一個人、一本書、一年的時間。這是一個任務,也是一份心願。
我從小出生、成長於貧困的農村,深知農村老百姓的苦楚和內心期盼。也許,不僅僅是農村老百姓,中國幾千年以來所有的老百姓可能都有一個相似的心願,那就是盼著上天給自己分配一個好官。在他們心中,好官的概念無外乎為民做主,主持公道,勇於擔當,一心一意幫助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如果用《黨章》表述,那就更簡單,也更全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個服務,完全可以包羅萬象,但有些老百姓還是很固執地盯緊“為民做主,主持公道,勇於擔當”幾個詞,因為老百姓的眼界和理解能力有限,越是小的、具體的,他們就越認為是可以實現和可以抓在手裏的。
最初被《此心此念》的主人公吳金印所感動,正是因為他能夠半個世紀紮根基層,始終如一地堅持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他的官不大,甚至連“芝麻官”都算不上,卻憑著“隻要為老百姓做事兒就沒錯”的信念,走一路,拚一路,在最底層群眾的心裏樹立起了黨員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
當初寫這個人物時,我並沒敢奢求所有黨員領導幹部都能向他學習,做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幹部,因為那不是文學能夠承擔的職能。文學的能量小啊!盡最大努力也無非是讓人們為一個人或一件事感動一下,進而讓人們相信我對讀者的真誠,我沒有說假話,沒有糊弄人。充其量,也不過是內在心願的表達或者對未來時空的一聲呼喚!
當然,作為寫作者,我也有那麼一點點“野心”,想讓這個人物承載更多曆史、人文和人性的信息,盡可能讓一個時代、一段曆史,能給以後的人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或念想。
我畫樹,也畫風,但我忽略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這是一棵現實的樹、生長著的樹,活著的樹,而不是記憶中或想象中的樹,他可以對那雙繪畫的手表達自己的意願。他要每一個枝丫和每一片葉子都真實而且完美,但他卻不想向人們暴露哪一處傷口和扭曲來自哪一場風,甚至不允許畫出他的傷口和疼痛。他隻想把過往的風暴隱藏於自己深深的年輪之中。
就這樣,天空晴好,無風。如果你想看一看霜葉如火,可能真就得是這個無風的狀態。那就如此吧,我隻希望人們能夠像我尊重樹對風的寬容和畏懼一樣,尊重我對樹的理解。至於陽光背後的那些內容,要麼你轉到陽光背後去看;要麼,你把我的畫布翻過來看。但我敢拿我的人格向你保證,我的每一筆油彩都飽蘸著心血,我所畫的每一枝一葉都真實可信。
此書的名字,經過多次的討論,曾擬用《如鹽》《此念此心》《初心》等等,最後經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此書名定為《此心此念》。在這部作品即將付梓的時候,我要真誠地感謝衛輝市委宣傳部李振峰部長對作家的信任和無私幫助,以及對作品的理解與嗬護!謝謝劉長利、韓立平和陳傳福幾位朋友四處奔波陪同采訪。特別感謝劉長利兄所做的各項工作——錄音整理、資料收集,並同吳金印書記一起提出很多修改意見。
但願我們全力以赴的燃燒,能讓人們感受到些許的光亮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