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憂民愛民為民惠民之心(1 / 3)

彰顯了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突出目標牽引、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齊短板,深刻揭示了在當今時代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路徑,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貫穿新發展理念的靈魂。比如,創新發展重在調動13億多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協調發展重在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使人民在發展中獲得更多福祉;綠色發展重在引導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珍惜生態、保護環境,努力提高環境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開放發展重在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協同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之間的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共享發展重在補齊短板,做出更有效的製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充分共享發展成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正確把握曆史前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

深入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豐富內涵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人民是創造曆史的動力,是決定我們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麵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

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莊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習近平同誌深刻指出:“人民是創造曆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曆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國家衰敗與民族苦難之時,成長於戰火紛飛之中,成熟於社會主義建設之中。正是緊緊依靠人民這個最根本的力量,我們黨逐步成為推動國家繁榮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先鋒隊。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麵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更加需要緊緊依靠人民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創造曆史偉業。因此,習近平同誌明確要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彙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麵”。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自覺拜人民為師,充分尊重人民創造的經驗、擁有的權利,依靠人民謀求發展,團結億萬人民共同奮鬥。

彰顯了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突出目標牽引、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齊短板,深刻揭示了在當今時代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路徑,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貫穿新發展理念的靈魂。比如,創新發展重在調動13億多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協調發展重在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使人民在發展中獲得更多福祉;綠色發展重在引導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珍惜生態、保護環境,努力提高環境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開放發展重在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協同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之間的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共享發展重在補齊短板,做出更有效的製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充分共享發展成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正確把握曆史前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