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商場經營厚黑學(3 / 3)

一天下午,王有齡公幹已畢,閑得無聊,動了尋花問柳的念頭,帶上隨從來到杭州城有名的長三堂子,不期遇到了在此當小廝的胡雪岩。原來,胡雪岩四處求職一無所獲,幸虧“醉花院”有個舊相好,介紹他到妓院裏做名小廝,侍候牡丹姑娘。長三堂子的姑娘被人看輕,小廝的地位更加低下,稍有侍候不周,姑娘和嫖客非打即罵。胡雪岩在辛苦勞作之時,聽到嫖客在鴛帳中尋歡作樂的嬌聲浪語,心裏真不是滋味兒,他忍辱負重,咬著牙堅持下去,沒想到會遇到王有齡。

王有齡見到胡雪岩,尷尬之餘,無比愧疚:恩人在此吃苦受罪,自己卻枕花宿柳,一擲千金!

胡雪岩卻不這麼去想王有齡,大凡來“醉花院”的嫖客莫不是商賈官宦,有錢的大爺,在此遇到王有齡,不正說明王有齡“投供”成功,已身登宦門?

這一瞬間,胡雪岩笑逐顏開,心裏想,老天保佑,這一寶押準了!

王有齡到“海運局”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幫胡雪岩重新把丟了的飯碗找回來。胡雪岩有了王有齡這個靠山,從此才得以出人頭地,平步青雲。

胡雪岩之所以能白手起家發達,就是因為他深諳以上這個道理。所以當王有齡懷著對胡雪岩的滿腔感激北上“投供”而去後,而胡雪岩卻因為資助他把自己的飯碗都砸了也毫無怨言。胡雪岩本非池中之物,雖出身寒微,但他卻有一顆早晚總要自立門戶的事業心。在他早年的店倌生涯中,如果他安於現狀,滿足於此,或許數年內便能積累一筆小家產,然後娶妻生子,安安穩穩度過一生。然而胡雪岩是一個胸懷鴻鵠之誌之人,是絕不甘心同他人一樣庸庸碌碌無為終生的。他心懷建功立業之雄心,隻是苦於身份卑賤,本錢太少,無法實現他遠大的抱負,因此他平素在眾人麵前總是笑容可掬,但是內心深處卻時常鬱鬱寡歡。

但此時的胡雪岩絕非無所作為,而是睜大了眼睛,尋找機遇,尋找能幫助他實現心中夢想的人。

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心向往上流社會的胡雪岩,終於尋著一人,並認定此人日後定能助他飛黃騰達。這個人就是王有齡。因此,他才敢孤注一擲,以貧賤之軀、火熱之心,於亂世逆境之中,在王有齡身上下注。

胡雪岩的輝煌曆程就是從王有齡捐官開始的。也正是“捐官”這一新概念造就了一代“紅頂商人”,為胡雪岩的破土營造了契機。當然,胡雪岩拿飯碗換銀票資助王有齡,這件事開始做,就不是茫無目的的,他相信王有齡將來定會發達,這是一場賭博,需要勇氣,更要有長遠目光。一般人賭的是現在,而胡雪岩賭的是將來,正所謂“長線放遠鷂”,王有齡一旦官場走紅,胡雪岩自會沾光,那時他的錢就不會白花。這也正是《厚黑學》中所說“今日不生效,明日又來;今年不生效,明年又來”。

《厚黑學》的精妙之處就是在不可能之處,行可能之事。這裏必須采取非常措施,以極大的“厚黑”之心,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才行。

3.以誠感人,舍小謀大

厚黑學主張,厚黑上麵,要糊上一層仁義道德。意思是說真正的厚黑之士總會利用名望聲譽道德仁義等來謀取自己的利益。經商也是一樣,一定要在賺錢上加一層外衣,或是仁義,或是誠信。

無商不奸。但商人做生意要講信譽,就是要講誠信,為自己贏得讚譽和認同,這雖然暫時和賺錢的想法有些矛盾,也許會造成一些虧損,但以誠待人,以誠經營,雖然可能先失去一些東西,但終究會得到長久的利益。

“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和能致財,這是經營的基本功,對顧客笑臉相迎,笑臉相送,不講欺騙,以誠經商,顧客自然會常常光顧。通過此舉,不僅可以贏得顧客的歡迎,改善商家與客戶的關係,提高信譽和聲望,而且可以順利成交。如果一味地對顧客蠻橫,態度冷淡,勢必會使顧客產生厭煩心理,即使你的貨物質量好,他們也不願再光顧了。

誠信、和氣、信譽是大智若愚、謙誠忍讓的延伸,也是一種經商的韜略和智慧。

一個人不可能隻憑借自己的力量去闖世界,即使是那些白手起家的有成就的人也需要借助眾多的人的支持才能達至今日的業績。問及他們成功的經驗,都會對自己的講求信譽和以誠經營而自豪不已。講信譽,講誠信,送給別人一個人情,表現自己的誠意,雖然可能虧損於一時,但你以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回報。十個欠你人情的人中至少有九個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在美國,有一個農民,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搞起食品加工業,後來竟成為國際知名的企業家,這個人就是美國的亨利·霍金士。

霍金士一生保持了農民那種勤勞淳樸的性格,他的這種淳厚的性格得到企業界同行的交口稱讚並且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過單靠性格厚道還是不夠的,霍金士還兼有舍小謀大的精神和頑強毅力。他把農民勤勞淳樸的性格優點與企業家應該具有的遠見卓識和經營智慧巧妙地融為一體。

霍金士剛開始經營食品加工業的時候,美國的《純正食品法》還沒有出台,許多食品行業的從業人員在製成品中亂加一些添加物,嚴重危害著人們健康。

對此,霍金士保持著堅決反對的態度。他認為賺錢也要有名聲做資本,尤其是幹食品這一行業。他說:“供應消費者優良的食品是我們的天職,不能一味在價格和原料投入上做文章、動手腳。”

他還嚴格要求本公司的職員,要他們抱著“這些食品是我們吃的”心理去工作,要特別注意講究衛生。但是在價格問題上,他卻從不遷就消費者。他認為,既然自己在產品質量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那麼就應該得到與質量相合的價格。消費者要想吃到純正、衛生的食品,就必須付出相當的費用。他堅持一分錢一分貨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