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古代官場厚黑“恭”字訣(2 / 3)

後來,他投到當時大儒家荀卿名下,學習輔佐帝王之術。學成之後,他看到楚王胸無大誌,不足與為謀;又看到六國相繼日漸衰弱,無從建立號令天下之奇功。隻有秦國,經曆了秦孝公以來的六世,特別是秦昭王以後,已經奠定了雄踞於七國之首、可對諸侯國頤指氣使、發號施令的政治、軍事、經濟的基礎,可望代替已名存實亡的周室而一統天下。於是,李斯對荀卿說:“我聽說,得到了時機不得怠惰,而應及時把握住,當今各諸侯傾力相爭,遊說者參與政事。而秦王想吞並諸侯,一統天下,成就帝王大業,這是智謀之士奔走效力、建功成名的大好時機。處於卑賤的地位而不思有所作為、改變這種境遇的人,與禽獸無異。人的恥辱莫大於卑賤,悲哀莫甚於窮困。永久地處於卑賤的地位、困苦的境地,卻表示非議世俗、厭惡功利,自托於無為,這絕不是士人的真實思想。所以,我將西行入秦,去為秦王出謀劃策,建功立業。”

公元前247年,李斯滿懷壯誌,西入鹹陽。這年正值秦莊襄王病死,秦王政繼位。李斯作為異國平民,想鑽進統治階級的核心中去參謀政事,談何容易。於是他又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最後選定了以投呂不韋門下為仕途的第一步階梯。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太子子楚繼位,是為秦莊襄王。呂不韋當上了丞相,被封為文信侯。公元前247年,也就是李斯來到鹹陽那一年,莊襄王病死,呂不韋擁立13歲的太子繼位,即秦王政,他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秦王政繼位時年齡小,大權握在太後趙姬與丞相呂不韋手中。呂不韋仗恃自己與太後及秦王政的特殊關係,以秦王的“仲父”自居,橫行於朝中、宮中。李斯投到呂不韋門下,千方百計博得呂不韋的賞識,一直勤勉謹慎,殫精竭慮,最後終於受到呂不韋的青睞,被任為郎,從此參與政事,政治核心的大門為他敞開了。

投靠呂不韋後,李斯終於有機會與秦王會麵。如果不投靠呂不韋,李斯也許永遠沒有這樣的機會。

這是李斯的幸運,一開始就碰上這樣一個支持自己的國君。於是,他軟硬兼施,遠交近攻,以武力為後盾、用金錢開路、執“連橫”計勸誘六國中止同別國的“合縱”。不消幾年,戰果累累,李斯也借此被秦王稱為“客卿”,進到了秦國領導集團的核心。

不久,他輔佐秦王吞並六國,他也成了九卿之一的廷尉了。

公元前221年,中國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秦王朝建立,秦王自稱始皇帝。李斯這個開國功臣也開始了新的政治生涯。

3.從口頭到行動,小人的奉承最徹底

清朝鹹豐時,安德海入宮後,就認清了黃承恩黃總監是個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要想在宮內站穩腳跟非討得黃公公歡喜不可。能討人喜歡,安德海有這套本事,他有幾個得天獨厚的條件。第一,他與黃公公是老鄉,都是青縣人,又有陳公公的推薦;第二,安德海長了一副好模樣,天生的笑臉兒;第三,安德海聰明過人,會來事兒。加之他麵對黃公公一個頭磕在了地上,認了個恩師,師徒之間如同父子,安德海那點兒本事算是施展開了。他百般殷勤,小心伺候,早晚不用指使便主動給師傅鋪床疊被倒便盆兒,端飯打水洗衣衫,一口一個老師,哄得個黃老太監是滿心高興,心說:這孩子果然是棵好苗子。於是對他格外關照,把宮中的禮節、稱呼、規矩、忌諱等都一一告訴了安德海,就連最常用的知識也告訴了他,如對皇上應稱“萬歲”,皇上和後妃吃飯要說“用膳”,飯後問好要說“進得好”,起床問安要說“歇得好”;凡皇上家族裏的人最忌諱提名字,音同字不同也不行,一旦觸怒主子,輕則遭頓毒打,重則招來殺身之禍……所有這些,安德海都一一記在心裏,他怕忘記,反複背誦,反複演習,為了討得主子的歡心,他真下了不少工夫。

且說這道光皇帝,他共有九個兒子,前邊三個都死了,第四個皇子便是奕,若論長幼挨個兒,應立四皇子為太子,可六皇子奕無論口才、文才、武功都比四皇子強,因此道光一直拿不定主意,多次對四皇子和六皇子掂量考驗。

道光三十年春,這天風和日麗,道光要帶領六個皇子去南苑打獵,意在考驗皇子們的文才武略和應變能力,以便確立皇儲。

皇上要選太子,這已是公開的秘密了。因此六個皇子各做準備,都想博得父皇的歡心,以便將來撈得皇位,尤其是四皇子奕和六皇子奕,更是競爭的對手。

四皇子的老師名叫杜受田,這個人足智多謀,他在四皇子身上下的工夫很大,希望他能登上皇位,自己也跟著沾光。可他也掂量過,四皇子與其他皇子比較起來,除了排行第四占了個有利的位置之外,其他方麵都平常,甚至略遜一籌,如若稍一讓步,這皇位定然被六皇子奪去。

安德海看出了門道,上前問道:“杜老師,您老人家滿臉愁容,定有為難之事,莫不是為明日行圍采獵之事?”

四皇子一旁喝道:“不許胡說!”

杜受田心想,這孩子能看出我的心事,看來是個有心計的孩子,隨口道:“不,讓他說下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