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古代官場厚黑“聾”字訣(2 / 3)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李義府代替崔敦禮為中書令,兼檢校禦史大夫,監修國史,弘文館學士如故,並加太子賓客,封為河間郡公。他秉承武後意旨,與許敬宗一起誣奏侍中韓璦、中書令來濟與褚遂良圖謀不軌。結果二人都被貶外,終身不得朝覲。原吏部尚書柳爽貶為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後被誣與褚遂良等朋黨勾結而被殺。

李義府就是這樣,一會兒君子的操守,一會兒厚黑人士的做派,把清水攪渾了,他就能興風作浪了。

李義府這等人物,再難聽的笑罵他能不聽,再毒辣的聲討他不會看,一切為了自己利益,大行其道,臉太厚心太黑!

2.打不痛罵不癢,諸葛亮遇到司馬懿也沒轍

李宗吾把司馬懿當做一個典型的厚黑人物,他說:“司馬氏父子乘時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劉諸人的熏陶,集厚黑學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婦孤兒,心子之黑與曹操一樣;能夠受巾幗之辱,臉皮之厚,還更甚於劉備。我讀史見司馬懿受辱巾幗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歸司馬氏矣!”

三國時,蜀、魏相爭。蜀國政治家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受托輔孤,治理蜀國。執政期間,積極實行法治,賞罰嚴明;抑製豪強,任人唯賢;推廣屯田,以利耕戰,使“民貧國虛”的蜀漢,呈現出“耕戰有伍,刑法整齊”的景象。又對西南各族采取和好政策,促進了邊緣地區的開發。為實現他興複漢室,統一全國的多年夙願,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六出祁山,親率十萬大軍,由漢中出發,第五次北伐曹魏。大軍越過斜穀,占領武功。魏大將軍司馬懿率兵抗蜀。

司馬懿,字仲達,出身士族家庭。少時即被名士讚許,以為“非常之器”。為人多智謀,善權變。曹操在位時,曾進獻過軍屯之策和拉孫權打關羽之計,其軍事才幹和政治謀略已嶄露頭角。曹丕稱帝後,他升任撫軍將軍和錄尚書事,參與了最高統治層大政的謀劃。曹睿執政時期,他統率魏軍,獨當一麵。此次抗蜀,他將主力集結在積石原待機。諸葛亮進攻積石原受阻,退至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與魏軍雙方對壘相持。司馬懿料定蜀軍勞師遠征,糧草不足,不宜持久,就采取堅壘不戰的策略。而蜀軍遠道伐魏,每日消耗巨大,蜀中道路崎嶇,糧運困難,最好是速戰速決。因此,諸葛亮千方百計挑逗司馬懿出戰。但司馬懿卻任憑挑逗,按兵不動,好像耳朵也聾了,眼睛也瞎了,就是不上當。諸葛亮為誘敵交戰,采用激將法,派軍使送去一封信、一箱衣物給司馬懿,司馬懿打開一看,裏邊都是紅紅綠綠的婦女衣物,還有一些光彩奪目的金銀首飾。信上說:“你統領中原之眾,正應該披堅執銳,一決雌雄。可是你卻甘於屈服,這和女人有什麼兩樣?今天把婦女衣服送到,你可拜謝受之。如果恥於受辱,就按期決戰。”司馬懿看了,不動聲色,欣然接受這份饋贈,並若無其事地和來使交談,詢問諸葛亮飲食、睡眠等瑣事,不涉及軍事。使者回答說:“諸葛公日理萬機,事無巨細都親自過問,一天吃飯不過一點兒。”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使者走後,司馬懿對部下說:“諸葛亮那麼勞累,又吃得少,他還能活得長久嗎?”這更堅定了他堅持對峙的決心。可是,魏軍將領們看到司馬懿甘願受辱,心中十分不滿,紛紛要求出戰,要與諸葛亮決一勝負。謀士賈詡甚至說:“公畏蜀如虎,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司馬懿仍然不肯,而且裝著不能自作主張的樣子,上表請命,請魏明帝明確詔示。諸葛亮聽說後說:“這是司馬懿哄騙眾將的花招,兵法上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何必千裏迢迢去請求朝廷批準呢?”可就這樣,司馬懿又得到朝廷的支持,眾將也無可奈何。於是,不論諸葛亮用什麼方法,都按兵不動,疲勞蜀軍。諸葛亮求戰不得,隻好在渭濱分兵屯田,作長期較量的打算。兩軍相持了一百多天。諸葛亮終因積勞成疾,心力交瘁,病故軍中。薑維等人按照其生前囑托,密不發喪,組織蜀軍撤退。司馬懿領兵追趕,但唯恐中了諸葛亮的計謀,不敢窮追,便率部返回關中。

這個事例說明,司馬懿正是采用了裝聾作啞的厚黑之術,任憑你怎樣羞辱,我就是不動聲色。由於他分析了敵對雙方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他了解蜀軍遠道來征,蜀道運糧艱難,必望速戰速決。而魏軍則人多將廣,糧草無慮,他審時度勢,認定持久對峙,有利於己,不利於敵,所以他堅守不戰。麵對諸葛亮這樣強勁的對手,他盡量把自己的鋒芒斂蔽。即使諸葛亮派人送來婦女衣物,羞辱他,逼他出戰,他仍然不慍不怒。他明知道諸葛亮的用意,而假作不知。他明知道“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他裝糊塗,故意上表請戰,請明帝明確詔示,這就拖延了時間,蒙蔽了諸將,也就遏止了諸將的激憤心情。總之司馬懿打算以靜製動,“憑你千言萬語,我有一定之規”,堅不出戰,隻等蜀軍糧盡自退,再行追擊。他要以最小的代價,奪取最大的勝利。終於,司馬懿不費一兵一卒,達到了他預期的目的。

正如李吾宗所說,諸葛亮再高明,碰上了司馬懿這樣的厚黑人物也是幹著急沒辦法。

3.將“違心”的忍耐裝扮成憨直

當你麵對利益時,要做到“耳聾眼瞎”,要不為眼前利益所動,哪怕眼前利益再具有誘惑力,也不可因小失大。

公元1224年,宋寧宗病死,由於他的8個兒子都早早地死了,大臣史彌遠便千方百計地在紹興民間找到一個叫趙與莒的17歲少年,係宋太祖的第十世孫。史彌遠把他召到臨安,改名趙貴誠,擁立為太子,後來又不顧楊太後的反對,強行擁立趙貴誠為皇帝,並改名為趙昀,這就是曆史上的宋理宗。宋理宗青年嗣位,尚未成婚,直到服喪告終後才議選中宮,一班大臣貴戚聽說皇上選中宮,都將生有殊色的愛女送入宮中。左相謝深甫有一孫女,待人謙和,賢淑寬厚。楊太後在當年自己做皇後時,曾得到過謝深甫的不少幫助,因此,想立謝氏為皇後。除了謝氏外,當時被選入宮的美女共有6人,寧宗時的製置使賈涉的女兒長得頗有姿色,而且還善解人意。理宗對她十分滿意,一心想冊立她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