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國至清中葉歌舞興盛、佛寺道觀繁榮時期(1 / 3)

“前溪歌舞”現存的代表作是《前溪曲》七首,它的作者是晉朝車騎將軍沈充。《前溪曲》七首:

(一)憂思出門倚,逢郎前溪渡。莫作流水心,引新都舍故。

(二)為家不鑿井,擔瓶下前溪。開穿亂漫下,但聞林鳥啼。

(三)逍遙獨桑頭,北望東武亭。黃瓜被山側,春風感郎情。

(四)黃葛生爛熳,誰能斷葛根。寧斷嬌兒乳,不斷郎殷情。

(五)黃葛結蒙蘢,生在洛溪邊。花落逐水去,何當順流還,還亦不複鮮。

(六)逍遙獨桑頭,東北無廣親。黃瓜是小草,春風何足歎,憶汝涕交零。

(七)前溪滄浪映,通波澄淥清。聲弦傳不絕,千載寄汝名,永與天地並。

《前溪曲》以詩為歌,以歌伴舞,是一組女子獨唱曲,抒發男女離別之情。這些詩句借前溪兩岸的自然美景,用一係列意象,表現了青年女子思念情郎或丈夫的急切心理。自然純真的愛情真似江南鄉村一樣清新,熱烈的期盼又如豔陽當空,其中隱藏了多少的無奈與悲涼。六朝偏安江南一隅,當時的民謠有“滿朝文武半朝康”之稱,就是說,滿朝文武中近一半是武康人,武康湧現了像沈充一樣戎馬生涯的將領,家鄉許多戰士跟隨他們轉戰南北,不少人戰死沙場。多少怨婦守望在家鄉的前溪河畔,翹首以待,白了少婦頭,空悲切,隻有把自己的思念和悲傷寄托在“前溪曲”的婉約唱腔裏。

“前溪歌舞”誕生於武康民間,歌舞伎們把它們帶向江南各地,也把它們帶入了南朝宮廷。這是一次民間藝術和宮廷藝術的交融。由此,“前溪歌舞”既傳承了民間歌舞的淳樸,又披帶了宮廷歌舞的華貴。這是一種很江南的歌舞形式,柔和舒暢的舞態,纏綿悱惻的舞情,把江南的山水之秀和青年愛情之純真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中國藝術的長空傳動了四五個世紀,如一道絢麗的彩虹把自己的美麗存盤在曆史的內存。

宋朝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於競《大唐傳》說:“江南聲伎,多自此出。所謂舞出前溪者也。”曆史上由此形成了“舞出前溪”之說。“前溪歌舞”是漢民族歌舞的源頭之一,她把自己的基因留在了我們民族歌舞藝術的肌體內。

今天,六朝前溪歌舞已成為往事,正像明代宋宗觀賦詩所讚美的,“沈氏南朝盛事齊,殷勤七曲唱前溪。至今流水聲中屋,猶如清歌伴鳥啼”,而我們企盼的是她的新生。

近年,餘英溪(前溪)兩岸開發了商業區(餘英坊),又稱杭州後街,成為自南潯敗落後江南一等一的銷金之所。處處鶯歌燕舞,夜夜燈紅酒綠,上百家酒樓茶館引杭城滬上無數風流客流連忘返,一擲千金。這自然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和經濟。2007年德清縣前溪歌舞藝術團成立,範巍淩主創了舞蹈《前溪情歌》,並邀請一批舞蹈人才進行排練,縣裏的舞蹈愛好者由此相互熟識並組織起來。此後,大家又一起排練過《遊子吟》《美麗莫幹山》等節目。據了解,“前溪歌舞團”成立之初還不到10名成員,但如今已發展到了幾十人,他們原創的《池上舞前溪》《前溪情歌》《洗衣歌》等節目屢屢在演出中獲獎。

“前溪歌舞”現存的代表作是《前溪曲》七首,它的作者是晉朝車騎將軍沈充。《前溪曲》七首:

(一)憂思出門倚,逢郎前溪渡。莫作流水心,引新都舍故。

(二)為家不鑿井,擔瓶下前溪。開穿亂漫下,但聞林鳥啼。

(三)逍遙獨桑頭,北望東武亭。黃瓜被山側,春風感郎情。

(四)黃葛生爛熳,誰能斷葛根。寧斷嬌兒乳,不斷郎殷情。

(五)黃葛結蒙蘢,生在洛溪邊。花落逐水去,何當順流還,還亦不複鮮。

(六)逍遙獨桑頭,東北無廣親。黃瓜是小草,春風何足歎,憶汝涕交零。

(七)前溪滄浪映,通波澄淥清。聲弦傳不絕,千載寄汝名,永與天地並。

《前溪曲》以詩為歌,以歌伴舞,是一組女子獨唱曲,抒發男女離別之情。這些詩句借前溪兩岸的自然美景,用一係列意象,表現了青年女子思念情郎或丈夫的急切心理。自然純真的愛情真似江南鄉村一樣清新,熱烈的期盼又如豔陽當空,其中隱藏了多少的無奈與悲涼。六朝偏安江南一隅,當時的民謠有“滿朝文武半朝康”之稱,就是說,滿朝文武中近一半是武康人,武康湧現了像沈充一樣戎馬生涯的將領,家鄉許多戰士跟隨他們轉戰南北,不少人戰死沙場。多少怨婦守望在家鄉的前溪河畔,翹首以待,白了少婦頭,空悲切,隻有把自己的思念和悲傷寄托在“前溪曲”的婉約唱腔裏。

“前溪歌舞”誕生於武康民間,歌舞伎們把它們帶向江南各地,也把它們帶入了南朝宮廷。這是一次民間藝術和宮廷藝術的交融。由此,“前溪歌舞”既傳承了民間歌舞的淳樸,又披帶了宮廷歌舞的華貴。這是一種很江南的歌舞形式,柔和舒暢的舞態,纏綿悱惻的舞情,把江南的山水之秀和青年愛情之純真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中國藝術的長空傳動了四五個世紀,如一道絢麗的彩虹把自己的美麗存盤在曆史的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