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方式(1 / 2)

剛開始,我覺得這兩個小說放在一本集子裏有點不太合適,一個是淒美的愛情,形式和表達都挺純文學,一個突然成了武俠,完全是生硬的對接。後來和朋友聊天,說過去的事,想起念書的時候大家都認真地寫過點小說,男生多數上來就武俠,女生則是青澀的愛情。那時候寫東西,從來不會有通俗的想法,那態度,比準備考試認真多了,比純文學還純。這充分說明,在青春歲月裏,武俠和愛情是一回事,既是審美也是世界觀,既是高居頭頂上的彼岸也是切身的生活環境。有哪一科的課本能讓男生記得比金庸、古龍、梁羽生還清楚?讓女生記得比瓊瑤、亦舒、岑凱倫還深刻?

這不是俗,這也不是學壞,這是必然要被青春撞的一下腰。沒躲過不丟人,反而應該自豪。這是那階段的腳印,你紮紮實實地走過來了。如此一想,也就釋然。它們忠實於一段重要的歲月。

好,現在回頭“小說”一下卞心宇的兩篇小說。

《聽,誰的聲音落風中》開頭就是山、回憶、風鈴和時間,上來就是地老天荒。我想這是卞心宇對愛情的基本看法,當然也是大多數女孩子通約的想象。問題在於,她把這個地老天荒在小說裏執行到底了,山不轉水轉,水不轉風轉,風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即使曲徑不能通幽,但是心到達了,因為人不轉心轉。小說裏的愛情也不是多麼偉大多麼光明,但它一根筋似的把地老天荒推到了底,生死離別都擋不住,力量就出來了。這對一個小說新手來說,很不容易。間以繁複的小心事,對情感人心幽微處的細致整理,一概的款款情深。在這個小說裏,作者沒有使用過多技巧,充沛的是情感,近乎本能地寫,所以濃得化不開。地老天荒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小說中始終彌漫的那種蒼涼而又濃釅的氛圍,像開頭提示的,你時不時能想到那個遙遠廣大的西藏,和更遙遠的格薩爾王。小說也因此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在《暗香浮動月見容》裏,卞心宇把《聽》的敘述風格帶進來了,初步保證了小說整體上的祥和。但它更加淒豔和詭異,小說內部也更加動蕩。主要是因為套上了武俠這件巨大的黑披風,它要亮劍、殺人,要複仇和跑路,還要忍辱負重和從事間諜活動。我期待看到一部精彩的家國情仇的故事,也看到了,這裏的愛情更隱忍,原因在於包袱不僅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超越個人之上的那個巨大的立場忍不住要作祟。在這點上,《暗》較之《聽》是個進步,寫作視野開闊了,在探究的深度上也有所拓展。卞心宇正在越發熟練地掌握小說這種表達的文體。小說整體上雖未能走出常規,但在敘述上表現出來的很多征象讓人欣喜。比如小說的結尾頗為心驚,故事猛轉,君恪整個家族都是間諜,因為這一轉,小說出現了眾多的意義生長點,比如意識形態,比如宿命,比如家國與個體,等等,如果小說之前就埋好伏筆深入挖掘,它顯然不僅僅是一個武俠小說。此外,小說對細節的關注,盡力給每一個道具都取一個好名字,複古的傾向,回到虛構的曆史語境的努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種落實成功與否,直接來源於想象力的強弱,也直接驗證了作者的筆力是否強壯。卞心宇成功地經受住了考驗。

如果耐心地對小說作一番細讀,一定能找到很多可供闡釋的材料。但這些都不是我最感興趣的,我關注的是,卞心宇通過這兩個小說,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言說了她的年齡和相關的心事,並且,是否表現出了可喜的和可持續發展的敘事才華。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

剛開始,我覺得這兩個小說放在一本集子裏有點不太合適,一個是淒美的愛情,形式和表達都挺純文學,一個突然成了武俠,完全是生硬的對接。後來和朋友聊天,說過去的事,想起念書的時候大家都認真地寫過點小說,男生多數上來就武俠,女生則是青澀的愛情。那時候寫東西,從來不會有通俗的想法,那態度,比準備考試認真多了,比純文學還純。這充分說明,在青春歲月裏,武俠和愛情是一回事,既是審美也是世界觀,既是高居頭頂上的彼岸也是切身的生活環境。有哪一科的課本能讓男生記得比金庸、古龍、梁羽生還清楚?讓女生記得比瓊瑤、亦舒、岑凱倫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