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了個大漏後,秦政興致勃勃的繼續在這條街晃蕩。
雖然這裏經過寶藏卡的掃描已經沒有什麼高價值的古董舊貨了,但他現在對古玩物品升起了濃厚興趣。
同時也覺得自己既然重生在這個年代,又不差錢,多培養一個愛好也不錯,關鍵是收藏古董以後還能升值,增加底蘊賺取國運值,一舉多得,簡直再完美不過了。
其實逛這裏的地攤和國內的古玩一條街有些類似,就是多了點米國特色。
很多人以為趕集、擺地攤的行為是不發達的國家才有的現象,實際上米國的地攤市場就遠比其他國家的要豐富得多。
從車庫銷售,院子銷售到周末的農夫市場,基本都是免費基本無門檻的項目。慢慢到跳蚤市場,則開始進入有一定成本的商業運營,從擺攤到地攤文化,甚至成為一個人文化的旅遊目的地,一個類似節日般的活動。
費南迪納比奇小鎮的鮮蝦節其實就是個農夫市場,攤位提前去找主辦方申請,不需要攤位費,還給你遮陽篷,然後政府還幫你宣傳。如果攤位賺到錢,主動去申報你的攤位是否賺錢報稅。也不會有人監督你真正是否賺到錢,也算是一種鼓勵個體戶成長的一種模式。
因此小鎮上的攤位賣什麼的都有,水果,蔬菜,手工藝品,古董舊貨等等,其中賣二手商品的最多,都是賣舊書籍,舊家具、舊電器、舊玩具、舊衣帽之類的,像剛才秦政買到青花瓷器就是屬於二手商品。
這也是米國人獨特的地攤文化,喜歡賣舊貨,也喜歡買舊貨,什麼都敢賣,也什麼都敢買,十分習慣於在二手攤位淘寶。
當然,秦政對那些二手商品沒興趣,他想要找的是有一定曆史的老物件。
逛了沒一會,他就發現了一個感興趣的攤位,這個攤位擺出來的東西非常雜,銀器、瓷器、木製品、紙製品等,甚至還散亂堆放著一些硬幣,看起來倒是比剛才的二手攤位更像賣古玩的。
攤主是一位長滿絡腮胡的健碩大叔,看到秦政一行人走上前來也不招呼,繼續坐在攤位後麵看報紙,任憑秦政在那挑挑揀揀的,完全沒有剛才那位青年攤主的熱情勁。
秦政拿起一副老式的黃銅材質的單筒望遠鏡,望眼鏡整體完整,輕微的使用痕跡,做工不算精美也不算差,但卻有一股曆史的厚重感。
拉開鏡筒,對著遠處看了一下,居然還能使用,大概能看清2公裏遠的景色,秦政感覺不錯,“老板,這個望遠鏡什麼價?”
“300美元。”絡腮胡大叔不鹹不淡的回了一句。
以如今的物價,價格有點小貴,不過秦政還是掏錢買了下來,因為這望遠鏡不僅實用,而且還可以放在書房當擺件,也算物有所值。
然後秦政繼續在攤位前挑選喜歡的物品,這裏的東西看起來都有一定年頭的,他又挑選了咖啡壺、缸、盤五件套的瓷器,這些都是西洋貨,從款式到圖案上都充滿異國情調,也保存得比較完好,看起來應該也是老物件。
這幾件物品加起來才不到500美元,倒也不貴,正適合秦政這樣的新手玩家入手,他打算回去後向自己的文化課老師埃德溫請教一下古董鑒賞方麵的知識。
埃德溫對各國的曆史很有研究,本身也是一位古董收藏家,給他啟蒙是綽綽有餘了。
買的東西比較零散不方便拿,秦政看攤位上有一個不大不小,顏色斑駁的老舊木箱子,看情況應該還能用,便跟攤主問了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