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所擁有的,得之於明白,亦將毀之於明白。有時,隻需糊塗一點,一切便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為何一定要問個明白、探個究竟?其實更多時候,人更需要的是審視自我,因為了解自己總比了解別人重要得多。
有些時候,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或許正是因為活得太明白。太明白了,便會失望、便會傷心,這又何必?讓一切淡淡地來,也淡淡地去,生活就是如此,不必太計較,否則為難的便是自己。
其實,世間事總沒有多少能說得清,道得明。有時越是想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卻越是會弄得糊裏糊塗,難分伯仲。所以,許多事還是不要太明白了。
有兩個落水者,一個視力極好,一個患有近視。兩個落水者在寬闊的河麵上掙紮著,很快就筋疲力盡了。突然,視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麵不遠處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們這邊漂來。患有近視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於是,兩人便鼓足勇氣,奮力向小船劃去。
劃著劃著,視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來,因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頭。但患有近視的人卻並不知道那隻是一截木頭,他還在奮力向前劃著。當他終於劃到目的地,並發現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頭時,他已離岸不遠了。視力好的那位就這樣在水裏喪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視的那位卻獲得了新生。
無獨有偶,在美國,有兩家同樣大小的公司,它們的總裁一個叫科威特,一個叫費舍爾。科威特是一位精於算計的人,凡事都比別人看得長遠。他早早預測到了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所以提前決定將公司解散,還能給自己和員工們留一些生活費,不然到時肯定會負債累累。因為據他分析,在2008年,美國有30%的公司要倒閉,像他現在這樣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
費舍爾不但不是一個善於算計的人,甚至還給人一種愚笨的感覺。他憨憨地認為,未來永遠是無法預測的,就算你將世界上最完美的計劃放在他的麵前,他也不會相信,因為未來還沒有真正到來。他覺得自己的公司隻要能夠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讓它支撐下去。結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跡般地度過了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最終,會算計的人將公司解散了,而不會算計的人,卻將公司辦得比以前更紅火了。
人生中很多事就是這樣,不知道比知道的好,不靈便的比靈便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難得糊塗。世事無常,並非因人而定,生活中那些紛紛擾擾、悲歡離合在所難免。人生有痛苦,亦有快樂,故事的結局是悲是喜無從知曉,倒不如簡單一點、低調一點、糊塗一點。人活得太清楚,反而無趣。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不滿足和失落,恰恰是因為我們在閉眼看自己,卻將眼睛睜得大大地去看待這個世界,因而我們感到不公、感到不幸、感到別人都比我們幸運!如果我們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別人計較,在生活中就會減少許多無謂的煩惱。
所以,我們不妨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做人。你淡然麵對,就會發現:天沒放晴,是因為雨沒下透,下透了,自然就晴了。所以我們要學會坦然一點,跟家人和朋友一起,享受坦然的生活,追逐自然的幸福。
很多風光背後,隱藏著訴不盡的心酸
所謂高低之分,應該在於心中;河流和沼澤容納著汙泥,叢山和草叢隱藏著禍患,質地美好的玉石藏匿著瑕疵,國家君主有些缺點,這實在是大自然的規律。
在世人眼中,總有些人在我們的眼中看上去風光無限。在我們的眼裏,是左看也完美,右看也完美,但是,事情的表象與實質往往是大相徑庭,甚至是南轅北轍的。我們哪裏清楚,風光無限的背後,也許暗中包含著無數的辛酸。所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當一個人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他就不得不付出相應的精力,也許,就會相對地冷淡了家庭,也許家庭就會因此籠上一層淡淡的陰雲。總之,生活是不會讓一個人完全稱心如意的。
這是某雜誌披露的真實故事:某廣播電台談心欄目的節目主持人,以圓潤的嗓音,豐富的人情味兒,富於哲理和詩意般的語言,叩開了無數聽眾的心扉,成為一代明星,青春偶像。可是有一天,當人們再次打開收音機時,聽到的卻是她自殺的消息。許多人對此十分惋惜,他們不禁要弄明白:是什麼使這位前途光明的主持人走上了絕路?
她的事業是成功的。她從一個沒有文憑、沒有播音經驗的播音員開始,最終成為一顆閃亮的明星,走過了艱難而輝煌的人生奮鬥曆程,她主持的欄目牽動了千萬人的心。作為一個明星節目主持人,她從中體會到的歡樂幾乎和煩惱相等。眾口難調,節目製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她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才能不辜負聽眾的熱望。在享受聽眾給予的榮譽的同時,她也飽嚐著身心的極度勞累之苦。她也是普通女人,也有事業的勞累、家庭的煩瑣;她是公公、婆婆的兒媳婦,是父母的女兒,孝敬老人是天經地義的義務;她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母親,做一個賢妻良母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她是單位領導的下屬、同事的同事、聽眾的偶像,做好本職工作、處理好人際關係是她責無旁貸的職責。多重角色使她擔負著沉重的擔子,她有一種不勝負荷的沉重感,但是強烈的事業心使她不忍心敷衍自己的工作,所以在家庭和事業兩者之間,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這就無形之中使丈夫感到受了冷落,於是恩愛夫妻的感情開始淡化,終於有一天一個比她年輕的女人取代了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
真誠的愛情受到褻瀆,使她無法容忍,想要離婚,可是內心又非常矛盾和痛苦。她十分珍惜自己的家庭,希望丈夫回心轉意,可是無論她怎樣努力都無濟於事,而且公公、婆婆不但不指責兒子,反而強調是她對這個家庭關心得太少才導致這個局麵的。父母除了陪她歎息之外,毫無辦法。兒子太小還無法理解媽媽的痛苦。她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女人,根本不願意在外人的眼裏造成一個失敗者的印象,所以所有的痛苦她都悶在心裏,在外總是給人一種風光無限的印象,終於有一天,她再也承受不住了,覺得從現實中得不到解脫了,最後,她選擇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