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如果方向錯了的話,越是努力,距離真正的目標越遠。這是考驗我們內心的時候。壯士斷腕、改弦更張,從來都是內心勇敢者才能做出的壯舉。懂得堅持和努力需要明智,懂得放棄則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若是害怕放棄的痛苦,抱殘守缺,心存僥幸,必將遭受更大的損失。
趙文靜專科畢業後,在一家建築設計院工作。她當初實習時,由於勤奮踏實,表現不錯,所以盡管設計院那時已經超編,院長還是頂著壓力聘用了她。不過,由於編製所限,當時隻能安排她做資料員,但是院領導多次找她談話,暗示她這隻是暫時的,希望她不要有壓力,要多鑽研業務,院裏缺的是設計精英,根本不缺資料員,隻要她能表現出自己的實力,一有機會就馬上將她調出資料室。可是趙文靜卻不這麼看,她覺得自己之所以受到“冷遇”,所謂的編製問題隻不過是一個借口而已,其實是別人覺得她文憑太低。於是她從當資料員那天起,就厭煩這個工作,因為這離她的理想太遠,她想做設計工程師,可是她設計的幾個工程,無一例外地都被否定了。她很虛榮,總想在設計院出人頭地,看走業務這條路不行,她就想在學曆上高人一頭,於是一心想考研究生,甚至還規劃好了研究生讀完再讀博士。
可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畢竟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由於底子太差,趙文靜連續考了三年都沒有考上研究生。於是院領導就找她談話,想鼓勵她多鑽研點業務,拿出過硬的設計方案來,爭取將來能轉為設計師。實際上,設計院當時已經有了一個專業設計人員名額,院領導對她真可謂是用心良苦了。但是她權衡來權衡去,覺得還是應該先把碩士學位拿下來再搞業務比較好。她覺得,反正自己已經是設計院的人了,搞專業什麼時候都可以,就算再來新人也得在她後麵吧,否則自己的專科文憑將使自己在設計院永遠抬不起頭來。
但是她錯了,設計院本來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人都要能踢能打,長期放著這麼個不出彩的人,不但同事怨聲載道,領導也開始著急了。就在這時,來了一個實習生,設計出來的方案很有新意,院領導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把這個實習生要來了。按理說,如果趙文靜此時及時醒悟還是來得及的,但是這時候,她正專心致誌地沉浸在她的那些英文單詞裏,她甚至和同事說,她學英語好像開竅了。那時她的確非常刻苦,走到哪裏,都戴著耳機,還經常把自己鎖在資料室裏,誰敲門也不開,別人找材料,隻能打電話給她。
終於有一天,院長非常客氣地找她談話,委婉地表示:設計院雖然有很多人,但每個人在各自領域中都必須具有自己的貢獻值和不可替代性,可是她卻一點也沒有,沒有人能長久容忍一個出工不出力的人,所以她從現在起待崗了。
反之,如果方向錯了的話,越是努力,距離真正的目標越遠。這是考驗我們內心的時候。壯士斷腕、改弦更張,從來都是內心勇敢者才能做出的壯舉。懂得堅持和努力需要明智,懂得放棄則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若是害怕放棄的痛苦,抱殘守缺,心存僥幸,必將遭受更大的損失。
趙文靜專科畢業後,在一家建築設計院工作。她當初實習時,由於勤奮踏實,表現不錯,所以盡管設計院那時已經超編,院長還是頂著壓力聘用了她。不過,由於編製所限,當時隻能安排她做資料員,但是院領導多次找她談話,暗示她這隻是暫時的,希望她不要有壓力,要多鑽研業務,院裏缺的是設計精英,根本不缺資料員,隻要她能表現出自己的實力,一有機會就馬上將她調出資料室。可是趙文靜卻不這麼看,她覺得自己之所以受到“冷遇”,所謂的編製問題隻不過是一個借口而已,其實是別人覺得她文憑太低。於是她從當資料員那天起,就厭煩這個工作,因為這離她的理想太遠,她想做設計工程師,可是她設計的幾個工程,無一例外地都被否定了。她很虛榮,總想在設計院出人頭地,看走業務這條路不行,她就想在學曆上高人一頭,於是一心想考研究生,甚至還規劃好了研究生讀完再讀博士。
可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畢竟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由於底子太差,趙文靜連續考了三年都沒有考上研究生。於是院領導就找她談話,想鼓勵她多鑽研點業務,拿出過硬的設計方案來,爭取將來能轉為設計師。實際上,設計院當時已經有了一個專業設計人員名額,院領導對她真可謂是用心良苦了。但是她權衡來權衡去,覺得還是應該先把碩士學位拿下來再搞業務比較好。她覺得,反正自己已經是設計院的人了,搞專業什麼時候都可以,就算再來新人也得在她後麵吧,否則自己的專科文憑將使自己在設計院永遠抬不起頭來。
但是她錯了,設計院本來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人都要能踢能打,長期放著這麼個不出彩的人,不但同事怨聲載道,領導也開始著急了。就在這時,來了一個實習生,設計出來的方案很有新意,院領導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把這個實習生要來了。按理說,如果趙文靜此時及時醒悟還是來得及的,但是這時候,她正專心致誌地沉浸在她的那些英文單詞裏,她甚至和同事說,她學英語好像開竅了。那時她的確非常刻苦,走到哪裏,都戴著耳機,還經常把自己鎖在資料室裏,誰敲門也不開,別人找材料,隻能打電話給她。
終於有一天,院長非常客氣地找她談話,委婉地表示:設計院雖然有很多人,但每個人在各自領域中都必須具有自己的貢獻值和不可替代性,可是她卻一點也沒有,沒有人能長久容忍一個出工不出力的人,所以她從現在起待崗了。
在那種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趙文靜為自己不切實際的“誌”付出了巨大代價,她曾是那樣地喜歡設計院,喜歡這個職業,別人也給了她這個機會。但不幸的是,她沒有把它做好。她的失誤就在於她沒有及時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固執地“一條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