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說完這話,“撲通”一聲,與世長辭。司馬炎驚呆了——我靠,這是什麼精神啊?這是公而忘私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精神!司馬炎馬上大哭回宮,敕贈簽發嘉獎令,封其為太傅、巨平侯。
這其實是羊祜做人的勝利。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位,淡定從容,氣質高雅,至此,一生的成敗也就無所謂了。
在這個世界上,做人其實有兩種層次。有些人以成敗論英雄,事事時時狗苟蠅營,患得患失,最後即便成功了,卻活得很累,沒什麼鳥意思;還有些人不為他人活,隻為自己活,以退為進,事事時時有底線,著眼長遠,活出了一種氣勢和精神。對後一種人來說,一味地追求成功其實是一件很功利的事。他們一生的精華部分,都在過程當中,都在回憶裏頭,比如羊祜。
這樣的人活著,雖敗猶榮。
接下來的事情則毫無懸念。
杜預出發了,這個喜歡讀左丘明《春秋傳》的人以他的戰爭智慧一舉拿下東吳,逼得吳主孫皓在兩個選擇之間必取其一:或者自殺,或者投降。
孫皓選擇了後者。這樣的選擇也是毫無懸念,令人昏昏欲睡,就像當年劉禪做過的那個選擇一樣,寧為安樂公,不為敗國君。
於是東吳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五十二萬三千戶口,三萬二千官吏,二十三萬兵,男女老幼二百三十萬人口,二百八十萬斛米穀,五千餘艘舟船以及五千餘後官,一夜之間,全都歸了晉。
這些雄厚的資本和人物,本可以做頑強抵抗的,畢竟是一個國家,有這麼多的有生力量和充實儲備,但是孫皓選擇了做安樂公,就將吳國的全部家當都抵押了出去。
這是亂世三國的最後一筆交易。孫皓,這個孫權的孫子就這樣出賣了他爺爺的全部基業,還有青春、激情、理想和智慧。
落幕了。一切塵埃落定。不妨說一說感受吧:
那是一個江湖。充滿傳說和刀光劍影的江湖。江湖上的人兒哭過、笑過、愛過、恨過、高潮過、低潮過、裝瘋賣傻過、意氣風發過。
他們留下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名字——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張飛、關羽、周瑜、郭嘉、荀攸、魯肅……這些人在亂世的舞台上演出了真實的自己,優點與缺陷一目了然,令人愛恨交加。他們為每一座城池的得失嘔心瀝血、用盡心機。他們展示的中國式智慧與中國式暴力樹立了一個時代的標杆,讓後世無法超越。這些傑出的人兒全情投入,將一切演繹得令人心蕩神移,肝腸寸斷,以至於他們的子孫出場後再無任何表演的空間,演出遜色不少。
很遺憾,這的確是一場虎頭蛇尾的曆史大戲,沒有任何意外和懸念——主角離場過早,後續上場的配角茫然失措,不知所之。曆史的聚光燈卻還強行打在他們那一張張表情生硬的臉上,仿佛充滿期待。但是大幕拉下了,一切的起承轉合已然告一段落,那個叫晉的王朝暫時統一了中國,開始新一輪與曆史有關的起承轉合。
羊祜說完這話,“撲通”一聲,與世長辭。司馬炎驚呆了——我靠,這是什麼精神啊?這是公而忘私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精神!司馬炎馬上大哭回宮,敕贈簽發嘉獎令,封其為太傅、巨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