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井山下提著公文包回到雜誌社。
“總編好。”
“總編,您回來了。”
“您辛苦了。”
酒井山下微微點頭,臉色有些陰沉。
路過佐藤一夫的工作間下意識的瞅了一眼,嘀咕道,“可惡的家夥。”
回到辦公室,酒井山下開始看兩本雜誌。
他先看的是死亡筆記。
從一個編劇的角度來看,這部漫畫不看內容,但從名字來說也是很成功的。
死亡筆記這個名字,很有噱頭,容易引起讀者的好奇心。
再看劇情,很多看過漫畫的人覺得最吸引人的是夜神月和L之間的對決。
但在酒井山下看來這隻是一方麵,甚至可以成為表象。
這部漫畫真正抓人的一點在於‘將名字寫在筆記本上的殺人方式’,以及可以用筆記本審判罪犯的快感。
漫畫粉絲的主要年齡層是10到20歲之間,屬於青少年。
這個年齡層的人很衝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但對於世界的認識是不完整的,總以為世界是獨特的,想要去改變世界。
同時,這個年紀正處於叛逆期,經常會和周邊的人發生一些摩擦。
死亡筆記恰恰抓住了這些青少年的心理。
你敢得罪我,就把你的名字寫在筆記本上。
就問你怕不怕。
看這本漫畫,他們代入主角時會覺得自己也擁有死亡筆記。
那種錯覺讓他們覺得很爽,很了不起。
在酒井山下看來,這才是死亡筆記最成功的一點。
優秀的推理漫畫很多,比如說柯南,但讓讀者代入感如此之強的推理漫畫,死亡筆記絕對能排第一。
試問十幾歲的少年,誰又能抵擋一本死亡筆記的you惑。
看完死亡筆記,酒井山下接著看《孤獨的美食家》。
兩部漫畫的畫風和感覺完全是不同的,甚至不像是一個漫畫家的作品。
與死亡筆記這種漫畫相比酒井山下更喜歡《孤獨的美食家》。
無他,年齡到了而已。
他連續看了三遍《孤獨的美食家》,看完之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
從這部漫畫中,他看到了別樣的意味。
這是李朗對講談社的挑釁。
不,確切的說是對三大少年周刊的挑釁。
你三大少年周刊不是牛嗎?老子就不跟你們玩,信不信我的漫畫一樣能火,一樣能玩轉。
從漫畫的類型來看,《孤獨的美食家》肯定不會像死亡筆記一樣火,甚至可能相差甚遠。
但《孤獨的美食家》這部漫畫頗有深意,符合RB當下社會的情況,很容易改編成影視劇。
換句話說,李朗是想走改編影視劇的路線。
如果換成其他的漫畫家,酒井山下可能不會太在意。
漫畫改編影視劇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些很火的漫畫改編影視劇都可能會賠錢,不火的漫畫改編影視劇的可能很小。
但李朗不同,這貨已經有一部改編成電影的漫畫《我的野蠻女友》。
據說,這部電影馬上就要上映了。
在酒井山下分析,李朗畫《孤獨的美食家》就是在探尋新的發展路線,借此警告三大少年周刊,別想封殺我,就算我的漫畫不在三大少年周刊發行,一樣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