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聲《李順大造屋》的反諷意義(1 / 3)

《李順大造屋》這篇小說在構思上不論作者自覺與否都是“反諷”的。這篇小說敘述的是一個很普通的農民——李順大,想用“吃三年薄粥,買一頭黃牛”的儉樸的精神來造三間屋的故事。然而,故事的發展卻是描寫李順大事與願違,由於一連串的政治運動,他處處碰壁,幾至於前功盡棄。本來像李順大這樣的農民是可以翻身做主人的,也有權利做造屋的美夢,然而事實上他卻不停地受到牽製,而幾乎達不到自己的願望。小說主題已經有了反諷的意味。

這個《李順大造屋》的故事也反映了中國農村從土改到一九七七年的曆史,作者的筆法是以小窺大——從李順大個人的境遇來反諷社會現實。所以,故事的每一個關鍵情節,都把政治運動的目標與李順大的生活,在有意無意間作了一個諷刺意味很濃的對比。

譬如說:土改“分到了田,卻沒有分到屋”,大躍進的時候私產歸公,這是“大家大事——大家一樣”,李順大把自己辛辛苦苦弄來的建築材料全部獻給“集體”,最後卻一無所有,隻剩老婆藏的一隻鐵鍋,蓋不成房子,全家還不得不住進兩間“豬舍”去。在“文革”幾年內,“革命革得厲害,地皮都快革光了,難得有點東西來”,李順大非但買不到建築材料,卻反而因為老家成分、當過三次反動兵和反動言行三項罪名被“文革”中的“造反派”關了起來,妙的是“關押他的那間房子造得相當牢固,他生平第一次詳細地在那裏研究了建築學,對自己將來要造的屋,有了非常清楚的輪廓”。

這一連串的遭遇已經把這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折磨得幾乎發瘋了,所以他被釋放出來後,仍心有餘悸,晚上不敢睡覺,生怕自己搖身一變,變成了一隻黑鍋,而且嘴裏還常常“不三不四地唱著一個小曲兒”,把世界萬物都看得顛倒了。最後使他堅韌地活下去的原動力卻仍然是他這般“吃三年薄粥,買一頭黃牛”的造屋精神,隻是三年變成了三十年而已。

李順大的形象具反諷性

李順大的這種百折不撓的傻勁,倒很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事實上,李順大的造型本來就是“愚公”式的,故事中也數次提到愚公,他把自己的造屋與這位古代寓言中的神話人物相比,覺得造屋“總不比愚公移山難”。這個造型,使得李順大這個寫實的角色,也添增了一點“神話”的色彩——小人物反而變成了大人物了。高曉聲對這個角色的“平凡”和“不平凡”的兩麵交織的刻畫,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反諷效果,譬如下麵這一段,就是在反諷“愚公移山”的神話:

鬧騰了許多年,李順大房子沒造成,造房的名氣倒很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但感動了營業員,而且還感動了上帝。這上帝不是別人,就是他未來的媳婦,名叫新來。

《李順大造屋》這篇小說在構思上不論作者自覺與否都是“反諷”的。這篇小說敘述的是一個很普通的農民——李順大,想用“吃三年薄粥,買一頭黃牛”的儉樸的精神來造三間屋的故事。然而,故事的發展卻是描寫李順大事與願違,由於一連串的政治運動,他處處碰壁,幾至於前功盡棄。本來像李順大這樣的農民是可以翻身做主人的,也有權利做造屋的美夢,然而事實上他卻不停地受到牽製,而幾乎達不到自己的願望。小說主題已經有了反諷的意味。

這個《李順大造屋》的故事也反映了中國農村從土改到一九七七年的曆史,作者的筆法是以小窺大——從李順大個人的境遇來反諷社會現實。所以,故事的每一個關鍵情節,都把政治運動的目標與李順大的生活,在有意無意間作了一個諷刺意味很濃的對比。

譬如說:土改“分到了田,卻沒有分到屋”,大躍進的時候私產歸公,這是“大家大事——大家一樣”,李順大把自己辛辛苦苦弄來的建築材料全部獻給“集體”,最後卻一無所有,隻剩老婆藏的一隻鐵鍋,蓋不成房子,全家還不得不住進兩間“豬舍”去。在“文革”幾年內,“革命革得厲害,地皮都快革光了,難得有點東西來”,李順大非但買不到建築材料,卻反而因為老家成分、當過三次反動兵和反動言行三項罪名被“文革”中的“造反派”關了起來,妙的是“關押他的那間房子造得相當牢固,他生平第一次詳細地在那裏研究了建築學,對自己將來要造的屋,有了非常清楚的輪廓”。

這一連串的遭遇已經把這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折磨得幾乎發瘋了,所以他被釋放出來後,仍心有餘悸,晚上不敢睡覺,生怕自己搖身一變,變成了一隻黑鍋,而且嘴裏還常常“不三不四地唱著一個小曲兒”,把世界萬物都看得顛倒了。最後使他堅韌地活下去的原動力卻仍然是他這般“吃三年薄粥,買一頭黃牛”的造屋精神,隻是三年變成了三十年而已。

李順大的形象具反諷性

李順大的這種百折不撓的傻勁,倒很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事實上,李順大的造型本來就是“愚公”式的,故事中也數次提到愚公,他把自己的造屋與這位古代寓言中的神話人物相比,覺得造屋“總不比愚公移山難”。這個造型,使得李順大這個寫實的角色,也添增了一點“神話”的色彩——小人物反而變成了大人物了。高曉聲對這個角色的“平凡”和“不平凡”的兩麵交織的刻畫,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反諷效果,譬如下麵這一段,就是在反諷“愚公移山”的神話:

鬧騰了許多年,李順大房子沒造成,造房的名氣倒很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但感動了營業員,而且還感動了上帝。這上帝不是別人,就是他未來的媳婦,名叫新來。

這一段當然是讓人想到《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感動了上帝,上帝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他家門南麵的兩座山背走了。李順大這個媳婦,倒不是什麼神仙,不過卻不嫌李家窮困,願意過了門幫忙造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