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太平縣衙(1 / 2)

朝廷六部中,工部是唯一不在皇城中的衙門。

它位於內城中。

因為這不僅是一個衙門,更是一個龐大的法器生產工廠,占地數千畝,極為龐大。

蘇君問從皇宮出來後就回到工部,找到了師父卓不工。

此人是工部左侍郎,更是墨家三大巨頭之一。

他身形魁梧,帶著黑色襆頭,但卻穿著已經破舊了的長衫,身上還打著補丁,給人感覺就像是市井中的匠人,沒有半點氣派。

蘇君問上來就問道:“師父,你知不知道溫度計?”

“溫度計?”

卓不工眉頭一掀,說道:“這是什麼東西,莫非是用來測量溫度的?

唔,這是個好主意,如果能夠製造出一種測試溫度的工具,那麼以後你們煉器就不用每次都要試錯,無法把握好火候了,可以省下好多材料。

不過,這個溫度計該怎麼製作的,又該用什麼為標準?”

看著就要陷入思考狀態中的師父,蘇君問連忙打斷,他驚詫道:“師父,你不知道溫度計,這東西不應該是有我們墨家高人早已經提出來了麼?”

卓不工道:“什麼墨家高人,我怎麼不知道?如果不是聽你說,我都沒有想到可以製作一種工具來測量溫度呢。”

蘇君問撓了撓頭,疑惑道:“怎麼會這樣,楊師弟明明說是有人教他的,除了我們墨家的高人,誰還能夠發明溫度計。”

卓不工眼睛一亮,忙說道:“你說什麼,有人發明溫度計了?還有,這個楊師弟是怎麼回事,我怎麼不知道你有個楊師弟。”

“師父,是這樣的……”

接下來,蘇君問把案子和楊易的事情說了遍,著重提到了玻璃的煉製,還有溫度的測量標準及溫度計的製作思路。

卓不工嘖嘖稱奇,以冰水混合物為零度,以開水為一百度,這絕對是天才的設想。

因為他知道,這兩者的溫度始終是不變的。

如此有了固定的標準,就可以嚐試製作溫度計了。

至於楊易之事,他搖頭說道:“君問,你應該是搞錯了。在嚴格意義上來說,玻璃的煉製應該是屬於道家煉丹範疇。

那群道士最喜歡把各種東西放在一起練,然後就出現了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偶爾運氣好也會出現像玻璃這樣的產物。

至於溫度計,道士煉丹也需要把握火候,因此他們能夠發明溫度計也不足為奇。”

“啊,是這樣啊。”

蘇君問知道自己搞了烏龍,他說道:“我還以為他是我墨家弟子,所以還認了他做師弟,讓他有空來我們工部交流交流。”

卓不工微微笑道:“無妨。煉丹煉器很多時候都是相通的,你跟他多多交往沒有壞處。再說了,我們這一支又不是那些老古董,沒有那麼多規矩。儒家聖人不是也說過嘛,三人行必有我師,最重要的是把別人的本事要學到家,變成自己的。”

蘇君問認真的點頭:“是,師父。”

…………

月落日升,又是新的一天。

楊易一大早起來,就發現青銅鏡上的氣運竟然漲到了五點。

這讓他嘖嘖稱奇,有些搞不清氣運增長的規律。

想不通,那就不想了,反正這是好事。

他洗漱之後就出門了,在路上買了十個肉包子吃。

當趕到太平縣衙時,包子正好吃完。

京畿為應天府所管轄,下轄八縣,相當於今天的首都直轄市。

其中神都就分為兩縣,以皇城南城門為中間線,東麵為太平縣,西麵為萬年縣,合起來就是‘太平萬年’的意思。

太平縣衙位於外城,坐北朝南,門口放著兩尊高大的石獅。

朱漆大門右側擺著一尊大鼓,這是百姓擊鼓鳴冤用的。

太平縣位於神都內,那怕是縣令都是正五品的,相當於地方上的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