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發現美、表達美(2 / 2)

閱讀發現美、感受美,都是為最後表達美做儲備。有人說,寫作就是展現美的表達力,就是一種感情和思想的噴發。作者想說話,說真話,還要會說話,讀者才會有新感覺、新體驗、新啟發。梁衡散文教給讀者很多表達美的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都有實在的幫助。

旁征之勢。讀梁衡散文會感歎作者積累之豐厚,旁征博引,信手拈來皆成文。比如《心中的桃花源》,新穎解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不僅生動講述陶淵明的生平故事,介紹他的《桃花源詩》《歸去來兮辭》《閑情賦》,而且描繪他的政治追求。前有《山海經》超塵絕世之引領,後有《烏托邦》《太陽城》理想未來之印證,可謂思接千載,神遊八荒。讓世外桃源深深地植根在後人的心中,讓人不斷地去追尋。

對比之法。對比是個好方法,善與惡,美與醜,一清二白。梁先生也特別善用此法。《忽又重聽〈走西口〉》中,作者將民間情歌與李清照的《醉花陰》對比,告訴大家民歌的美就是來自生活源頭的清純。“無論鋪排、比興,全在一個真實自然,見情而不露文。”

描寫之韻。描寫是講究韻致的,梁衡散文描寫的功夫令人驚歎。我們會沉醉於《追尋那遙遠的美麗》中的金銀灘草場的美景:“這裏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場那樣高大茂密,也不像內蒙古的草場那樣在風沙中透出頑強,它細密而柔軟,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氈,將大地包裹得密密實實,不見黃沙不見土,除了水就是濃濃的綠。而這綠底子上又不時鑽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絨絨的小香茅草,遠望金銀相錯,如繁星在空。”我們會沉醉於《夏感》中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火紅的太陽烘烤著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湧著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梁先生如同丹青妙手,善於施色,又巧用感官,筆下眾妙皆備,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修辭之美。文章貴乎意與氣,恰當運用修辭手法能充分表意凝氣聚美。比如《晉祠》中比喻對偶運用自如:“石間有細流脈脈,如線如縷;林中有碧波閃閃,如錦如緞”,“綠水碧波繞回廊而鳴奏,紅牆黃瓦隨樹影而閃爍。”古文傳統的字詞句式與意境渾然一體。諸如擬人、排比、反複、反問、誇張等修辭比比皆是而又有含英咀華之美感。

哲理之思。記敘描寫不難,學生寫作常感立意不高,缺乏升華。梁衡散文卻常常寫得深邃又耐讀。如何利用抒情議論點明主題?梁先生說要善於“點睛”,畫龍要畫眼,抓住中心著意點染這一點,其美自見。《在青島看房子》後,他有了這樣的思考:“凡美好事物的誕生都必經過痛苦的折磨,你看哪個名山沒有經過火的熔煉和水的切割。”“被一塊普通的石頭深深打動”,因為“它是一麵鏡子,照見了所有慈母的愛,也照出了所有兒女們的慚愧。”(《母親石》)

當然,這套讀本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是彩繪插圖,我們都對此充滿期待。圖為文設,文因圖精。美的結合與凝聚是我們閱讀的旨趣之所在。走近梁衡,走進名家散文經典,你一定會有更多美的發現,一定會擁有更多美的表達力。

朱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