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李大哥盡管是遭讒離京,但已經寫出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春夜洛城聞笛》《金陵酒肆留別》《蜀道難》等著名詩篇,賀知章與之論詩,驚為謫仙,金龜換酒一時傳為佳話,李白已是名滿天下。
相比之下,杜小弟當時雖已寫出像《望嶽》這樣的優秀詩篇,在東都洛陽的士大夫階層中嶄露頭角,深得某些名流的賞識,也有了一定的名聲,但與李白相比還隻能算是初出茅廬的後生。
不用說,杜甫對李白是仰慕和崇拜的,而李白對杜甫也是相當讚賞的。英雄惜英雄,這兩人一見麵就覺得氣味相投,雖有年齡和地位的差異,但絲毫不影響兩人的情誼。他們一同馳馬射獵,賦詩論文,親如弟兄。甚至到了晚上喝醉了酒同蓋一床被子睡覺,白天出遊時手拉著手一同前行的程度。這可不是瞎說的,人家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中親口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哥倆好,不摻假。
兩人在一起交遊了近兩年的時間,相知已深,杜甫深深為這一位有才的友人所吸引。對於唐人來說,感情醞釀到一定程度就要寫詩,杜甫出手不凡,其中一首七絕《贈李白》,十足概括了李白一生的天才不羈和生平的落拓,為李大哥畫出了“一生小像”。
贈李白(其二)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飄蓬,草本植物,葉如柳葉,開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隨風飄蕩,因此經常用來比喻人的行蹤飄忽不定。李白、杜甫二人交往時在仕途上都失意,相約漫遊,無所歸宿,用飄蓬來比喻自己是很恰當的。
未就,沒有成功。丹砂,即朱砂。葛洪,東晉道士。道教認為煉砂成藥,服下可以延年益壽。李白曾經虔誠地求仙訪道、采藥煉丹,他幻想著佛學道籙能使自己長生不老,羽化成仙。兩人在學道方麵都無所成就,所以說“愧葛洪”。
李白超愛喝酒,“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一人獨飲,他會“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朋友對飲,他要“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複一杯”。杜甫和李白相交已深,當然對這一點十分清楚,“痛飲狂歌空度日”寫出了李白自由揮灑,管它功名權位、富貴榮華的豪氣。
“飛揚跋扈為誰雄”,李白是十分自信的人,他曾經輕堯舜、笑孔丘,這在奉儒守官的杜甫看來,是十分大膽的,正因為杜甫自己做不到這樣傲視權威,所以他非常傾慕這樣瀟灑的李白,和自己不一樣的李白。他眼中的李白神采飛揚,狂傲不羈,真堪稱人間狂客,天上謫仙,酒中豪傑,詩壇巔峰!杜甫的這首《贈李白》,可以說是寫盡李白一生風貌的傳神之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杜甫和李白也不例外。他們有著不同的人生方向,分離是注定的。分別之際,李白寫了一詩送給杜甫。
當時的李大哥盡管是遭讒離京,但已經寫出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春夜洛城聞笛》《金陵酒肆留別》《蜀道難》等著名詩篇,賀知章與之論詩,驚為謫仙,金龜換酒一時傳為佳話,李白已是名滿天下。
相比之下,杜小弟當時雖已寫出像《望嶽》這樣的優秀詩篇,在東都洛陽的士大夫階層中嶄露頭角,深得某些名流的賞識,也有了一定的名聲,但與李白相比還隻能算是初出茅廬的後生。
不用說,杜甫對李白是仰慕和崇拜的,而李白對杜甫也是相當讚賞的。英雄惜英雄,這兩人一見麵就覺得氣味相投,雖有年齡和地位的差異,但絲毫不影響兩人的情誼。他們一同馳馬射獵,賦詩論文,親如弟兄。甚至到了晚上喝醉了酒同蓋一床被子睡覺,白天出遊時手拉著手一同前行的程度。這可不是瞎說的,人家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中親口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哥倆好,不摻假。
兩人在一起交遊了近兩年的時間,相知已深,杜甫深深為這一位有才的友人所吸引。對於唐人來說,感情醞釀到一定程度就要寫詩,杜甫出手不凡,其中一首七絕《贈李白》,十足概括了李白一生的天才不羈和生平的落拓,為李大哥畫出了“一生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