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有說是明代戚繼光將軍著作中所提的巴子拳,有說為武當道士所創,還有說出自少林寺,也有說是清代一道號為“癩”的雲遊道人所傳。
近代習武之人一致認同的是八極拳為清朝山東人吳鍾將六合大槍與老式八極拳融合後所創的開門八極。
楊辰認為從哪裏起源並比不重要,重要的是誰使得好,使得精,誰能不敝帚自珍地將拳術發揚光大,讓後來人喜愛傳承下去!
他這八極拳便是在行走間與一吳姓傳承者處習得,這吳姓高手是不是開門吳氏一脈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對方無私地傾囊相授,再加上他天資聰慧地,很快地將這開門八極拳習得小成,所以八極拳也是楊辰既那雲遊道人所傳神秘古拳法外,最為喜愛與使用最多的拳法。
同時在於八極拳法真義的包容,也在於這拳法製敵的幹脆和施展時的不拖泥帶水,剛猛有力,淋漓盡致攻法!
安天下所使太極拳的奧義是在防守中尋求反製與進攻,雖然他的名字霸氣,但是將這一保守原則掌握得很好,架勢擺好,就是含情脈脈地看著楊辰不主動進攻。
楊辰的八極拳作為外家拳中剛猛之術,蓄力後,必追求的是迅猛硬朗,瘋魔發狂,一擊必殺。
所以楊辰就沒有客氣,啟動發力,左轉弓步後,右臂揮出擺拳,一個虛步亮拳向著安天下地麵顎擂打過去。
這一擂拳,勢如奔雷、去若閃電,剛猛明勁加持下將楊辰新換號服的衣袖,衝擊得咧咧作響。
“好拳!”,安天下看著楊辰這一式拳招,將八極拳的特性全部施展了出來,不由得讚了一句。
隨即他起手式微變,左手向前斜上方推出,左腳同時前移形成支撐,這一太極拳中左向擠手,就架住了楊辰擺過來的擂拳。
拳掌相接,楊辰感覺到安天下的擠手中帶著粘勁吸力,沾著他的拳頭隨著安天下的臂擺糾纏在一起。
在這股強勁吸纏之力下,將楊辰身軀牽引得脫離不開,身不能動。
見此情形,安天下的右手在腰間伸出,就向著楊辰的胸腹推按過來。
這是個連貫的招數,被習練太極的人們通常地稱為左擠右按,擠為防招,按為攻招,一擠一按間,禦敵無算。
楊辰看到右手被纏,身體被勁力牽引,立馬一個八極沉墜勁貫穿身軀,直達右臂,強大的勁力拉扯自己的胳膊脫離安天下手臂上的纏勁。
無聲的勁力較量中,兩人衣袖受不住力,竟然碎裂成片片布條,淩空飛舞!
在自身勁力的拉扯交擊下,楊辰的右臂終於擺脫了安天下的吸纏之力,向後擺蕩了開來。
楊辰迅速借右臂震蕩之勁未消,右腳墊步,左腳跨步向前,弓身發力,左肘快速向前遞去,一記左頂心肘,向安天下前胸撞去!
楊辰充滿了爆發力的肘關節穩穩的頂在了安天下柔弱的掌心處。
麵對楊辰這爆裂迅猛一肘,安天下地將推按的右掌迎了上來。
在這肘擊勁力的交擊下,安天下並未像趙山河的小弟阿傑那樣被頂飛,甚至連退步都沒有,而是將右手掌推力變為接力,擋住了楊辰的這一記頂心肘。
僵持中,楊辰不做思索,左腳一震為支點,腰勁發力,右腳跨步向前,一記右頂心肘又向安天下的麵部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