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錢縣長主抓的,你明天把鄉鄉通公路的所有資料整理一下,回頭交給我,明天你就不用陪我下鄉了,把這件事先做好。”陳寧聽說是錢新林主抓的,倒也不好再說些什麼,但對這種豆腐渣工程是極度的不滿。
“好的,陳書記,我明天一定整理好,交給您。”鄧六春見陳寧要過問這件事,顯得有點興奮。
“離豎新鄉還有多遠?”陳寧向前望去一山連著一山,問道。
“不遠了,繞過前麵那座山就是豎新鄉了。”鄧六春指著前麵一座山說道。
“好,上車,走。”
三人重新上車,繼續顛簸著向前開去。
“鄧主任,你好象對豎新很熟悉。”陳寧對旁邊的鄧六春問道。
“嗬嗬,陳書記,不瞞你說,我就是豎新鄉人。”鄧六春笑著說道。
“哦,你就說說豎新的情況。”
“好的,陳書記。”聽說陳寧要問豎新的情況,鄧六春連忙說道:“豎新是我們新河縣最南麵的一個鄉,也是最窮的一個鄉。全鄉一共五萬多人,十九個行政村,基本上以農業、林業為主,工業很少,也就是鄉裏和幾個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村辦了幾個小廠,也將將維持養活幾個人而已,根本就談不上有什麼利潤。”
“是什麼原因使這個豎新鄉發展如此緩慢。”陳寧皺著眉頭問道。
“主要還是交通不便,山裏的東西運不出去,山外的東西又運不進來。唉,山裏的老百姓生活還是很艱難的。”鄧六春自己本身原來也是個山裏孩子,講到山裏人的生活,不禁歎了一口氣。
聽了鄧六春的話,陳寧沉默了,作為這個縣的一把手,怎麼才能帶領全縣人民脫貧致富呢。
車轉過山腳進入豎新鄉的地麵,前麵路邊停著一輛車,車外等著二個人,看到一號車開過來,連忙跑到路邊來迎接。
“是豎新鄉的黨委書記胡振軍和他們的鄉長趙偉。”鄧六春看了看,向陳寧介紹道。
“別停了,叫上他們,直接去鄉政府。”陳寧有點反感這種到邊界迎接的方式,有點後悔事先叫鄧六春通知他們了。
劉大栓沒有停車,隻是經過的時候放慢了速度,鄧六春連忙搖下車窗,朝胡振軍和趙偉揮了揮手,大聲說道:“直接去鄉政府。”胡振軍和趙偉慌忙上車,趕到一號車前麵去引路。
陳寧虎著臉坐在車裏,鄧六春有心想幫胡振軍解釋兩句,但看到陳寧的臉色,隻好閉著嘴,不敢說什麼。
車一路開著,路上出現一群人,拿著各式各樣的工具正在修路,看上去不像是路政或專業市政養護人員,倒象是老百姓。陳寧看了,眉頭就皺的更深了,心道:這豎新鄉的幹部怎麼回事,先是到邊界迎接,又是組織這麼多的老百姓出來修路,這樣勞民傷財,是做給我看的。
鄧六春一直偷偷觀察著陳寧的表情,見陳寧看到老百姓在修路,眉頭皺的更深了,臉也黑了下來,連忙解釋道:“陳書記,您不要誤會,這些老百姓出來修路絕不是專門組織做給您看的。這個我倒是清楚的,上個星期我回老家的時候,就已經有老百姓在修路了。後來,我回去一問,才知道是豎新鄉組織的,這些都是附近的山民,大家都是自願、義務出來修路。山裏人對路的感情是外麵人所不能夠想象的。這條路修的四不象,鄉裏也沒辦法,胡振軍就到附近的各個行政村去做工作,說服大家輪流出來修路。胡振軍是前年從部隊轉業的,還是個比較有能力的鄉鎮領導。”鄧六春在向陳寧解釋的時候,也不忘給胡振軍說句好話。
陳寧瞟了鄧六春一眼,慢慢說道:“該不會是因為你本來是這裏的人,幫胡振軍說好話吧。”
鄧六春嚇了一跳,急忙說道:“陳書記,我雖然和胡振軍關係是不錯,但在修路這件事上,我可以打包票,確確實實不是做給您看的,都是通過胡振軍做了工作後,由老百姓自發出來修路的,這都已經修了快半個月了。”
聽了鄧六春這麼急切的解釋,陳寧相信這修路確實不是做給自己看的。不過對組織修路的胡振軍有點感興趣,雖然剛剛胡振軍站在路口迎接,使陳寧有點不爽,但能帶領老百姓修路的幹部,應該算是個合格的鄉鎮幹部。
“胡振軍是本地人?”陳寧問道。
“是本地人,跟我是高中同學。”鄧六春老老實實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