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斌跟了宋士傑這麼多年,當然十分了解宋士傑這句話的意思。關於這個問題,他也仔細考慮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陳寧會在這個時侯,利用這個案子做文章。況且,關於俞德華和金偉的任命,雖說外界已經有傳言,但是自己還沒有和陳寧打招呼,光憑借這些空穴來風,作為一名成熟的幹部是決不會急於發動的。所以,徐文斌麵對宋士傑的提問,字斟句酌地說道:“宋書記,這個案子中的徐海平和陳寧早就認識,好象關係還不錯。我看過他的資料,他是不久前剛剛從之江轉業回到我們陽城的。我也為此特地向公安局打過招呼。”
宋士傑聽到之江兩個字,這才神情微微一鬆。陳寧是從之江起步的,而陳寧的嶽父張幼華又在之江經營多年,這樣一種關係,也難怪陳寧會對這個案子這麼上心了。至於,下麵的人為什麼要暗查這個案子,宋士傑也就懶得關心了。同時,也為徐文斌和陳寧兩人的關係相處不錯,有些滿意。
微微點了點頭後,宋士傑又皺著眉頭問道:“這個俞德華是怎麼回事,關鍵時刻怎麼會這樣糊塗?”
宋士傑知道俞德華是徐文斌的人,也清楚黃國平之所以要題名俞德華接替張立文即將離任的市委副書記的一職,有徐文斌的關係,同時也是想為了把金偉扶上馬。對於金偉,這個遼河省公安係統曾經的英模,宋士傑也是知道,也挺欣賞這樣一位年輕的幹部。沒想到這樣一個十分有前途的幹部竟然在這個案子倒下。不過,金偉畢竟是黃國平要提的人,親疏之間,俞德華的行為更讓宋士傑感到惱火。
宋士傑問到俞德華,徐文斌也顯得十分尷尬,有心想為俞德華開脫幾句,又怕這樣會引起宋士傑的不滿,隻得就事論事道:“俞德華這個同誌就是太過穩重了一點,尤其是這個時侯。”
“穩重?哼,為了一頂市委書記的帽子,難道就該做睜眼瞎,就該捂蓋子嗎?”宋士傑哼了一聲,不滿的情緒使語調提得很高。
“我看他這個公安局長也不用再兼了。哼,半路出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果這次查明他的確沒有其他問題,下個月中央黨校有個學習班,讓他好好去加強一下思想政治學習。”宋士傑繼續發泄了一番他對俞德華的不滿。
徐文斌一聽,頓時心裏一涼。免了個公安局長也就算了,俞德華本來就是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但是去中央黨校學習,那就不對了。如果說俞德華是個處級或者是個副廳級幹部,去中央黨校學習,肯定是為了提拔重用。但俞德華早已是正廳,去中央黨校學習,除非是去為期一年脫產學習的青幹班,不然就是對他冷處理。況且,下個月市委副書記張立文就要離任了。這樣一來,俞德華鐵定沒戲。說不定等俞德華從中央黨校學習回來,政法委書記的位子也不一定能保得住。對此,徐文斌也很無奈,誰叫俞德華在這個關鍵時刻做事不經過大腦思考。想到這裏,徐文斌也忍不住對俞德華有些惱火。
......
到了樓下,陳寧和林海、肖誌恒握手道別,三人雖然級別都相同,但林海是省委常委,地位最高。作為新晉副省級的陽城市代市長,在資曆上陳寧還不如掛著副省長頭銜的肖誌恒。雖然林海和肖誌恒對陳寧表現得十分熱情,但是大家由於分屬不同的派係,熱情中不約而同地都帶有一定的戒備。
徐海平的死總算是有了定論,也得壓在陳寧心頭的一塊石頭稍稍得到了解脫。但於此同時,徐海平的死引發出的一係列令人震驚的案件,讓陳寧絲毫感覺不到輕鬆。同時,在徐海平的案子上,金偉的陽奉陰違也使得陳寧感覺到了嚴重的危機感。陽城市幾十個職能部門,下麵又有六個區,三個縣,兩個市,還不知道有多少個金偉。
陳寧上任以來,在人事問題這樣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上,一向是刻意保持低調。在上次討論國資委主任的人選問題上,盡管陳寧對第一個主動向自己靠攏的曹誌根有些看好,但是在最後表決的時侯,陳寧還是選擇了支持徐文斌提出的人選。在陽城還未站穩腳跟的陳寧對此也很無奈。
不過,今天倒是給了陳寧一個機會。金偉的雙規已成定局,俞德華即使在後續的調查中,沒有什麼其他問題,但是他捂蓋子的行為注定他公安局長的位置不適合繼續擔任下去。公安局局長的位置,陳寧想都不會想,這個位置不要是徐文斌肯定不會放手,說不定省裏還會插上一腳。但常務副局長的位置,陳寧倒是可以爭一爭。低調行事並不意味著一味退讓,這樣永遠也不可能在陽城真正站穩腳跟。該出手的時侯,還是要出手。
至於這個常務副局長的人選,首先跳入陳寧腦海裏的就是今天主動向自己彙報的張凱。張凱暗中安排唐愛國調查徐海平的真正死因,讓陳寧感到意外的同時,也很感動。張凱選擇直接向自己彙報,或許是因為俞德華捂蓋子的行為,讓他別無選擇。或許是想從自己這裏得到庇護。但是張凱這次無疑是幫了自己大忙。如果要選擇的話,張凱看似無疑是目前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