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形成。
具體地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在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形成的,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偉大曆史進程的推進逐步形成的,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曆史進程進行回顧和總結時,已經為我們勾畫出了這一理論體係形成的脈絡。
(1)奠基階段。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並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艱辛探索中取得了寶貴經驗。我們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也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的。更重要的是,毛澤東同誌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倡導並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正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最重要的思想武器。
(2)創立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科學評價毛澤東同誌和毛澤東思想,進行各方麵的撥亂反正,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吹響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開啟了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創立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鄧小平理論,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上闊步前進。
(3)發展階段。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同誌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以後,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麵對世紀之交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為堅持、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出了新的貢獻,也指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4)完善階段。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新的實際出發,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同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一係列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堅持、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使這個理論形成更為完善的科學體係,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局麵。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理論發展永無止境。盡管現在我們還不能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已經完結,但是從毛澤東同誌最初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到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到十六大以來科學發展觀等一係列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已經形成一個科學體係。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這一科學概念,並對它作了科學概括和係統闡述,是這個理論體係形成的重要標誌。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內容。
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這就明確告訴我們,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形成的三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基本內容。由於在三大理論成果形成的改革開發曆史新時期,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是,又由於這三大理論成果是在改革開放的不同發展階段形成的,而每一個階段必然具有不同的階段性特征,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也會有所不同,因而在各個階段所形成理論的具體內容肯定會有所側重。這是客觀然性的,也是合乎邏輯的。
(1)鄧小平理論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鄧小平理論形成於撥亂反正和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階段,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階段。當時,我們麵對的是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難局麵,當務之急是要撥亂反正,總結曆史經驗,重啟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時代和實踐給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就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通過探索,鄧小平同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並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重大問題上形成了一係列相互聯係的基本理論觀點,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以鄧小平同誌1992年初的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誌,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新的階段,黨所麵臨的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們黨的自身建設也存在這樣那樣一些問題。鄧小平同誌對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政治交代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常委會的同誌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當此之時,“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凸顯出來,迫切需要我們給予明確而科學的回答。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思考,江澤民同誌在世紀之交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