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讓馮仲雲看在眼裏,豈不是連肺都要氣炸了。他的那些為抗擊日本鬼子而犧牲的戰友啊,怎麼會想到趕走了日本人之後會是這種場景!他們浴血奮戰的時候,這些接收大員在什麼地方?
馮仲雲怒發衝冠,他決心說出事情的真相,讓人民明白誰是真正的抗日英雄……他潛伏在市內中蘇友好協會的一間小平房裏,開始奮筆疾書,很快寫出了《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苦鬥簡壁少。
這篇四萬多字的長文,寫得蕩氣回腸、催人淚下。陳雲同誌看了拍案叫好,指示《哈爾濱日報》從1946年1月16日開始連載。
這是史上第一篇詳細敘述和記錄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鬥爭的重要著作。它為後來東北抗日聯軍曆史地位的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楊靖宇、趙尚誌、李兆麟、趙一曼、冷雲等抗日英雄,也是從馮仲雲不遺餘力的推介開始才廣為人知的。
人民大眾漸漸了解了曆史真相,開始清醒過來,並通過他們自己的眼睛,逐漸看清了國共兩黨的本質區別,並作出自己的選擇。在接下來開始的爭奪東北的鬥爭中,大多數民眾投向了共產黨一邊。這就是共產黨軍隊能夠戰勝國民黨軍隊的根本所在。
恰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了李兆麟將軍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的重大事件。作為李兆麟多年的親密戰友,馮仲雲滿腔悲憤,也恨不得跟手下一樣拿起槍立刻去報仇。但是馮仲雲很冷靜,他安撫住大家的情緒,號召大家把悲痛化作力量,用血的事實去揭露國民黨的真麵目。
他立刻連夜寫出了《民族英雄李兆麟》《與民族英雄李兆麟訣別》等文章,發表在切合爾濱日寸臥上。
安葬李兆麟將軍的那一天,馮仲雲和原抗日聯軍的戰友們一道走在靈車的前麵,用自己的生命護衛戰友的英靈。
當時哈爾濱全城不過70萬人,到道裏公園(後經馮仲雲提議改為兆麟公園)為李兆麟將軍送葬的市民,就達十萬之眾。
馮仲雲和戰友們一道親手將李兆麟將軍的靈樞安放在墓穴中。那一時刻,十萬大眾一起靜默著。混在人群中的國民黨特務,一定會不寒而栗的。那種潛藏的力量即使不爆發,也會感受到它在天地之間四處激蕩。
在隨後的追悼會上,馮仲雲代表抗日聯軍發表了講演。他高度評價李兆麟將軍在抗日戰爭、民族解放鬥爭中的偉大功勳,並向廣大民眾宣講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奮鬥、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了黨的事業,馮仲雲把葬禮又變成了革命的大講堂,現場民眾的革命熱情進一步被喚起。
這一幕讓馮仲雲看在眼裏,豈不是連肺都要氣炸了。他的那些為抗擊日本鬼子而犧牲的戰友啊,怎麼會想到趕走了日本人之後會是這種場景!他們浴血奮戰的時候,這些接收大員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