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激情四射而又催人淚下的文字,是作者的心靈噴發,超越了文法和修辭的束縛。麵對這樣泣血的宣言,你會感到它就是無可挑剔,甚至無可替代的。
鬆江省政府準備籌建東北烈士紀念館,由哈爾濱市代管。薛雯也參加了這項工作。省政府副主席李延祿任名譽館長,薛雯負責行政、建館的具體事務,作家關沫南同誌負責征集資料及宣傳工作。
館址設在原日本憲兵司令部的白樓裏,此地設為紀念抗聯烈士的場所,具有特殊的意義。趙一曼同誌曾在“白樓”的地下室受過酷刑。樓底下有口大井,不知多少人被殺害。建館後,楊靖宇、陳翰章、汪亞臣三位烈士的遺首,也送到這裏,設了靈堂。薛雯親自打掃這個陳列室,每天都要仰望他們的遺容。
在建立烈士紀念館的同時,又設立了烈士子弟學校。烈士紀念館左側另有一座白樓,原是哈爾濱圖書館,抗戰勝利後成了一座空樓,烈士子弟學校就決定設在這裏。戰亂期間有不少烈士子弟流落在各地。馮仲雲和周保中將軍向東北局內務部提出建立這樣一個學校的請求,得到支持。辦學經費以募捐的方式取得。在各地招收的烈士遺孤兩三百人。學校由黎一明和馮詠瑩擔任校長。大家共同的心願是,一定要使烈士遺孤好好生活、好好受教育。孩子們的父母為抗日犧牲了,他們此前一直缺少愛撫,衣衫檻褸,吃不飽、穿不暖。一到學校,他們雙手撫摩著舒適的被子,看著潔淨的臥室.高興得夜裏睡不著覺。
在烈士子弟學校裏還贍養了幾位孤老。令馮仲雲頗感驚喜的是,他找尋多年的“抗聯父親”老李頭,也被基層送到這裏來了!馮仲雲多次來看望他。老人家和小孫孫們之間的關係也非常親密。這應該是讓馮仲雲最為欣慰的事情之一。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抗戰的時候,馮仲雲與楊靖宇、趙尚誌、李兆麟、趙一曼等民族英雄是並肩戰鬥的戰友。在抗聯戰士們的眼中,他們至少也是齊名的。但是到了今天,這些民族英雄家喻戶曉,而提起馮仲雲,卻鮮為人知。其實楊靖宇、趙尚誌、李兆麟等人之所以廣為人知,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因為馮仲雲在當選鬆江省主席之後,就提議將哈爾濱的正陽街、新城街和山街分別改為靖宇街、尚誌街和一曼街,道裏公園改為兆麟公園。他的提議得到千百萬人民的熱烈響應。這些街名和公園名稱沿用至今。還有珠河縣改為尚誌縣,等等。為了傳揚英雄的美名,馮仲雲著書、寫文章、發表演講,可謂不遺餘力。女英雄冷雲為大家熟知,是因為一部叫做心又女投空勸的電影。這部電影和另外兩部講述抗日聯軍英雄故事的電影《中華兒女》《趙一曼》一樣,也是馮仲雲力促而成的。
這一段激情四射而又催人淚下的文字,是作者的心靈噴發,超越了文法和修辭的束縛。麵對這樣泣血的宣言,你會感到它就是無可挑剔,甚至無可替代的。
鬆江省政府準備籌建東北烈士紀念館,由哈爾濱市代管。薛雯也參加了這項工作。省政府副主席李延祿任名譽館長,薛雯負責行政、建館的具體事務,作家關沫南同誌負責征集資料及宣傳工作。
館址設在原日本憲兵司令部的白樓裏,此地設為紀念抗聯烈士的場所,具有特殊的意義。趙一曼同誌曾在“白樓”的地下室受過酷刑。樓底下有口大井,不知多少人被殺害。建館後,楊靖宇、陳翰章、汪亞臣三位烈士的遺首,也送到這裏,設了靈堂。薛雯親自打掃這個陳列室,每天都要仰望他們的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