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幹項目,編幕出版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從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槍救工程動議之初就被提到了議事日程。這是因為:作為這項工作重要基礎的“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的組織係統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編幕工作仍在進行;大多數地區都已編定有關縣卷本。我們相信,它定能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第一批收獲。
難忘啊,從1984年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當時稱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曾先後動員200多萬名民間文藝工作者從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間文學普查,先後收集到40億字的文學資料。其中,包括184萬篇民間故事,302萬首民間歌謠,748萬條諺語,各種專集4000多種。這是一筆多麼半厚的遺產!如今,作為這項工程的最終成果《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省卷本的編幕出版正在接近尾聲,而曾經主持這項工作的鍾敬文、馬學良、薑彬等領袖人物卻長眠大地,再也看不到這賞心悅目的收獲,還有許多民間文藝傳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許多“三套集成”工作者從“青青子衿”變成了“白發老翁”。麵對這一切,除了繼續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後續工作之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能夠拒絕編幕出版他們苦苦收集到的民間文學原始資料?
懷著如火燃燒的激情以及對民間文藝事業的忠誠,我們經過兩年多的準備,於2004年4月正式啟動《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專項。那時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長,落英繽紛,群鶯亂飛”,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實施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懷與文化領袖的賽智,始終堅持將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編纂出版工作納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並具體過問它的體例設計、出版、文本審定、封麵設計_,真正做到了事無巨細、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學創作卻因此被束之高閣;楊亮才先生是中國民間文藝界的老同誌、老領導,他不僅參與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全部策劃,而且還主動承擔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整體設計、並不顧七旬高齡奔走於湖北、雲南、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摸底遊說,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幕工作;趙寅鬆是白族文化專家,他任所長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並不從屬於文聯係統,但他在得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在主持實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後主動請縷,不僅承擔了《雲南甲馬集成》大理部分的編幕工作,而且還以極快的速度、較高的質量完成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幕工作。他說:“搶救遺產不分內外,保護文化豈等文件經費!”這是他的心聲,也是全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的深願;與趙寅鬆先生一道為示範本的編幕作出貢獻的還有湖北省民協主席傅廣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協主席王作棟先生。在他們的主持下,“當陽卷”示範本的編幕亦高速優質,一錘定音。
作為主幹項目,編幕出版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從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槍救工程動議之初就被提到了議事日程。這是因為:作為這項工作重要基礎的“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的組織係統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編幕工作仍在進行;大多數地區都已編定有關縣卷本。我們相信,它定能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第一批收獲。
難忘啊,從1984年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當時稱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曾先後動員200多萬名民間文藝工作者從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間文學普查,先後收集到40億字的文學資料。其中,包括184萬篇民間故事,302萬首民間歌謠,748萬條諺語,各種專集4000多種。這是一筆多麼半厚的遺產!如今,作為這項工程的最終成果《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省卷本的編幕出版正在接近尾聲,而曾經主持這項工作的鍾敬文、馬學良、薑彬等領袖人物卻長眠大地,再也看不到這賞心悅目的收獲,還有許多民間文藝傳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許多“三套集成”工作者從“青青子衿”變成了“白發老翁”。麵對這一切,除了繼續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後續工作之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能夠拒絕編幕出版他們苦苦收集到的民間文學原始資料?
懷著如火燃燒的激情以及對民間文藝事業的忠誠,我們經過兩年多的準備,於2004年4月正式啟動《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專項。那時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長,落英繽紛,群鶯亂飛”,一派明媚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