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世界的東方有一條龍,這條龍叫長城。
長城綿延萬裏,橫貫東西,古老而又年輕,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龍首探海揚波的地方有一座城,她的名字叫山海關。
山海關城形如鳳凰展翅,左枕燕山勾連北漠,右襟渤海直撲南灣。它太精煉,太博大,太富有,太和諧3因自然景觀有山,有海,人文景觀有長城,有關隘,且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民風淳樸,文明開放,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從曆史走來,從新石器時代始,這裏的人們就以木石為武器,茹毛飲血,在石河兩岸求生存。春秋時期,他們的後代用青銅斧鉞開辟孤竹方國。秦始皇鞭石求仙,把中國頭號大動脈碣石道延伸到這裏,建立了龐大的碣石宮。漢武帝也在旁邊修築了漢台,彪炳蓋世之武功。成吉思汗的蒙古馬,像蝗蟲一樣啃食山海間肥沃的青草。明清兩代,紫塞雄關,金戈鐵馬,六國侵犯,斑斑傷痕。民國軍閥出關入關,視生民如草芥。古城南門,英雄兒女打響長城抗戰第一槍。解放大軍揮師入關,救人民於水火。偉大領袖毛澤東登上第一關城樓,開辟了山海關曆史的新紀元。
自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徐達建關設衛起,伴隨著長城的修築,雄關的落成,寺廟的興建,人流物流的增加和集散,古城的興盛也帶來了民間文化的繁榮。山的險峻,海的壯闊,關城的雄奇,以及頻仍的事件,眾多的人物,古樸的民風,都為民間文學的生發提供了廣闊的生活空間。關城人民懷著對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用淳樸、智慧和善良,鞭撻邪惡,伸張正義,揭露黑暗,謳歌文明,讚美愛情,弘揚偉業,編織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傳說和故事,並心口相傳,流傳至今。
本書以山海關民間傳說故事為主體,少量編選了北戴河區、海港區的傳說故事精品,在充分搜集、整理山海關民間傳說故事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從周春霆編彙的《秦皇島的傳說》,張崇發主編的《秦皇島名勝古跡傳說》,陶濤搜集、整理的《山海關、北戴河、碣石山、燕塞湖的傳說》中,精選了多篇作品。在此,謹向上述幾位作者及講述和整理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時間緊迫,在編選過程中難免有所疏漏;又因水平有限,難以對作品做進一步的加工,所存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