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與信在古代可以互訓,《說文》即言:“誠,信也。”“信,誠也。”但後世“誠”逐漸演變為一個哲學概念,可以用來指物遵從自身的法則,始終如一,也可以指人誠懇端慤,表裏不二。信則多指人誠實無偽,有諾必踐。故《中庸》《孟子》可以天人對言,“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信則多指人的品行。孔子比較多地教弟子如何做人做事,講得具體,故諸種道德範疇分言,而孟子從人的現實心理感受論證道德的普遍性、先在性,故四端連言,就四端處指示四德。且從戰國時代仁義斫喪,縱橫家言滿天下的現實出發特別突出仁義二字,倡仁政,辯義利,養浩然之氣,斥異端邪說,此後四德遂成統一的道德名稱。至漢代信加入四德,以與五行相配,而後“五常”名稱確立,成為通行的道德範疇。誠和信相較,誠含義更深廣,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而信則多就人說。而一般詞語中的誠信,多指人誠實不欺,言而有信。這裏就誠的哲學意義稍作發揮,是要指出這一點,從天人一理、天人合德的角度言,誠信實有哲學形上學之深意,不僅僅是道德範疇的一種;踐行它需要多種規範的調協,需要深厚的知識學養做底蘊。

本書所選的誠信故事和傳說,有各種類型:為國家盡忠是誠信,為正義獻身是誠信,為朋友犧牲生命是誠信,為親人保全名節是誠信;忍辱負重是誠信,一言九鼎是誠信,人格高潔是誠信,救人急難是誠信;大到國之安危,小到一飯之報,誠信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它是對仁義禮智諸德奉持上的專一,修養上的勤謹,態度上的忠貞,意誌上的精誠。誠信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因素體現得既深且廣,由誠信演出的各種生動的活劇,至今生發著感人至深的力量。

當今社會誠信缺失,詐偽公行,已經成為公眾的共同怨憤,引起全社會的憂慮。中國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優良傳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組成部分,是對治當前種種社會弊病的良方。為此,由幾個曾在北京大學求學的青年學人執筆,我們編寫了這本《中華誠信故事一百零一夜》,希望能幫助人們重拾道德信心,樹立誠信品德,對匡正社會亂象盡涓埃之力。故事傳說選材廣泛,類型多樣。有的耳熟能詳,有的是從古代典籍中擷取,重新寫來。大都文筆清新,讀來饒有興味,所以我樂於向廣大讀者推薦。

誠與信在古代可以互訓,《說文》即言:“誠,信也。”“信,誠也。”但後世“誠”逐漸演變為一個哲學概念,可以用來指物遵從自身的法則,始終如一,也可以指人誠懇端慤,表裏不二。信則多指人誠實無偽,有諾必踐。故《中庸》《孟子》可以天人對言,“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信則多指人的品行。孔子比較多地教弟子如何做人做事,講得具體,故諸種道德範疇分言,而孟子從人的現實心理感受論證道德的普遍性、先在性,故四端連言,就四端處指示四德。且從戰國時代仁義斫喪,縱橫家言滿天下的現實出發特別突出仁義二字,倡仁政,辯義利,養浩然之氣,斥異端邪說,此後四德遂成統一的道德名稱。至漢代信加入四德,以與五行相配,而後“五常”名稱確立,成為通行的道德範疇。誠和信相較,誠含義更深廣,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而信則多就人說。而一般詞語中的誠信,多指人誠實不欺,言而有信。這裏就誠的哲學意義稍作發揮,是要指出這一點,從天人一理、天人合德的角度言,誠信實有哲學形上學之深意,不僅僅是道德範疇的一種;踐行它需要多種規範的調協,需要深厚的知識學養做底蘊。

本書所選的誠信故事和傳說,有各種類型:為國家盡忠是誠信,為正義獻身是誠信,為朋友犧牲生命是誠信,為親人保全名節是誠信;忍辱負重是誠信,一言九鼎是誠信,人格高潔是誠信,救人急難是誠信;大到國之安危,小到一飯之報,誠信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它是對仁義禮智諸德奉持上的專一,修養上的勤謹,態度上的忠貞,意誌上的精誠。誠信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因素體現得既深且廣,由誠信演出的各種生動的活劇,至今生發著感人至深的力量。

當今社會誠信缺失,詐偽公行,已經成為公眾的共同怨憤,引起全社會的憂慮。中國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優良傳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組成部分,是對治當前種種社會弊病的良方。為此,由幾個曾在北京大學求學的青年學人執筆,我們編寫了這本《中華誠信故事一百零一夜》,希望能幫助人們重拾道德信心,樹立誠信品德,對匡正社會亂象盡涓埃之力。故事傳說選材廣泛,類型多樣。有的耳熟能詳,有的是從古代典籍中擷取,重新寫來。大都文筆清新,讀來饒有興味,所以我樂於向廣大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