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激情,誰的歡樂?(1 / 1)

誰的激情,誰的歡樂?

中央台有兩檔節目,一個叫《激情廣場》,另一個叫《歡樂中國行》,想必沒有人不知道,作為一個正常的人,能看到那麼多的明星啊大腕啊在那裏為我們有個好心情而努力地表現,我們是很知足的,當然,如果能和明星大腕們零距離地接觸,是很多人,也包括我的夢想。最近的一個機會,讓我圓了這個夢。某地和某市借大慶之機,請來了這兩個劇組,朋友幫忙給弄來了票。晚會的氛圍很好,音響效果好,明星大腕們很激情,很熱情,很煽情。觀眾們為了表達自己的好客和亢奮,很歡樂,很高漲。可歡樂和激情之後,我卻聽說為了這兩檔節目,兩地共花去了近千萬的資金,卻又不能不讓人覺得有些得不償失,那曾經的激情和歡樂一下子煙消雲散了。

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所作的《大序》裏寫道:“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意思就是說,當我們無法使用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感受的時候,我們就唱歌;假使唱都不能表達的話,我們幹脆就身子扭動起來——這便是舞蹈的由來。人們在吃飽喝足之後,想娛樂娛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恢複自己的體力,拓展自己的思想,這是符合人性的,也是社會進步、文明和諧的表現。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作為“守夜人”,政府是有責任的。在大慶之際,政府搭台,企業出錢,請來名人名角,用他們的歌聲給老百姓增添喜慶,這不能不說政府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了心上。雖然說是政府沒出多少錢,但我以小人之心度之,這裏麵未必不存在打腫臉充胖子、攀比跟風的現象。經濟社會,就要算經濟賬,算成本賬,我想,這也是合情合理的吧?據說歌星明星們的出場費令人咂舌,動輒四五十萬、六七十萬。隻要是智力正常的人,誰都能算出一場演出活動能花多少錢。如果用換算法來講,一個下崗職工每月的工資是五百元,一個歌星的出場費相當於多少個下崗職工的工資,一個貧困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是四百元,一個大腕的出場費又相當於多少個大學生的生活費。更讓人心中悲怒的是,某市往年企業家的捐款,都用在了資助家庭貧困的大學生身上,而今年卻用在了演出上。

我們說政府應該是服務型的政府,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為根本,對於這幾場演出而言,這話隻說對了一半,能享受到這種文化盛宴的,有多少是老百姓呢。想想那些下崗職工,那些失學兒童和貧困家庭,我們的官員坐在所謂的貴賓席上,聽著動聽的歌曲,賞著優美舞姿,心底是否真的就那麼坦然呢?既然口口聲聲說為人民服務,就應該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多少錢,吃多少麵。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考慮,為廣大群眾著想,把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標準,這才是真正地體現了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說,錦上添花固然需要,但雪中送炭卻更為難得。

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也有多種多樣,可以通過聽廣播看電視等等渠道,這也是一種最便捷、最經濟的方式,這也是符合節約型社會要求的方式。當然,享受改革和發展的文明成果,這是我們共同的心願,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但把握好度,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承受能力,考慮群眾的實際困難,卻又不能不是題中之意。那種打著為群眾卻為了自己政績的做法,走的真不知是哪一條“鋪滿鮮花的路”。那樣的“激情”與“歡樂”,真不知受益者最終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