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雪芹誕生貴族家庭(1 / 2)

想著這些,李老夫人心裏樂滋滋的,像注滿醇酒一般。她禁不住眼望上蒼,雙手合十,連連謝天謝地。一時間,喜訊不脛而走,大家都知道曹府添人進口,得了一位小少爺。

曹頫聞訊,當然也顯出一些喜慶的模樣,他連連說:“同喜,同喜。天恩祖德。”

曹頫立即放下公務,略微整一整衣著,離開衙署,快步趕回到內宅“萱瑞堂”裏來,向母親請安。這位母親,就是曹頫昨日還喚作伯母的曹寅遺孀李老夫人。請安施禮後,曹頫便在一旁落了坐。

李老夫人說道:“我看我這孩子有些來頭,隨著天上的甘霖降到世間,倒很應著一個吉字。而後又是呼雷閃電的,說不定是天神送他降世下凡排就的鼓樂、儀仗呢!送子娘娘沐雨櫛風把他護送到我家,隻怕將來必是個大福大貴之人。我看就應著這場及時好雨,先為我這嬌孫孫起個名兒是正經。”

“母親說得極是,孩兒這就去翻查一下經書。”曹頫連忙應道。

曹頫深知祖輩的家風,為子孫起名字都十分講究,要出於經書的。依照先祖都取單字為名的先例,曹頫很快地從《詩經·小雅》的《信南山》篇,找到“益之以霡霂,既優既渥,既霑既足”這樣的吟詠喜雨的詩句,念誦給李老夫人聽。李老夫人比較再三,昀後選定一個“霑”字,於是給這個小少爺取名曹霑,號雪芹。

康熙死後,繼位的是雍正。雍正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權,鞏固統治地位,一麵培植自己的力量,一麵打擊他父親的親信和其他兄弟的勢力。曹家在這場皇親間的鬥爭中受到牽連,成了被打擊的對象。

1728年,曹家被抄,曹雪芹的父親曹頫也被革職,於是這“富貴流傳已將百年”,這個大家族,一落千丈,衰敗下來了,這時曹雪芹13歲。

曹頫帶著全家老小,離開金陵,遷到北京。但是,這次抄家後,曹家似乎又有所恢複,雖不可能如先前興隆,倒也有“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味道。但是好景不長,乾隆年間,曹家又因政事橫遭突變,第二次抄家就使曹家徹底破落,一貧如洗,這時曹雪芹20歲左右。由於家境衰落,曹雪芹的後來生活極端困苦,曹雪芹的朋友敦誠、敦敏和張宜泉諸人的詩篇中有關曹雪芹的記錄,從中就可以知道。在敦敏的《贈曹雪芹》中寫道:

尋詩人去留僧壁,賣畫錢來付酒家。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舊夢憶繁華。

敦誠在《贈曹雪芹》中寫道:

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

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曹雪芹的貧困生活。房屋破敗,全家窮到吃粥,酒錢也付不出,靠賣畫來貼補家用。秦淮風月,金陵脂粉的舊日繁華,同今天的衰敗零落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

敦誠說他“於今環堵蓬蒿屯”。敦敏《訪曹雪芹不遇》中說“柴扉晚煙薄,山村不見人”,張宜泉在《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韻》的詩裏,有“寂寞西郊人到罕”之句,在《題芹溪居士》詩裏有“廬結西郊別樣幽”之句,這些都是曹雪芹從“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跌落到“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窮困境地的證明。

曹雪芹在這種窮困潦倒的境況下,回想自己家族的百年繁榮和昀終的沒落,提筆將自身經曆和辛酸之淚記錄下來,創作了一篇長篇章回體小說,取名《紅樓夢》。

想著這些,李老夫人心裏樂滋滋的,像注滿醇酒一般。她禁不住眼望上蒼,雙手合十,連連謝天謝地。一時間,喜訊不脛而走,大家都知道曹府添人進口,得了一位小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