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保障措施(1 / 3)

三是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製度和節約用地製度,挖掘土地資源潛力。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和節約用地製度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長期以來,為了適應人地矛盾突出的資源稟賦特征,我國糧油生產一直采用精耕細作的經營模式,明顯有別於現在還擁有大量後備耕地資源的國家。根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要確保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8億畝,基本農田保有量不低於15.6億畝,其中水田麵積保持在4.75億畝左右。認真落實省級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製,嚴格控製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加強對非建設性占用耕地的管理,切實遏製耕地過快減少的勢頭。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基本農田是貫徹土地基本國策,切實保護耕地的一項特殊措施。通過近幾年全國各地的實踐,有必要劃定一批基礎條件好、生產水平高的糧食生產區域並予以永久固定,特別是要優先劃定國家投資建設的高產穩產糧田,明確糧田保護責任人,按照“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的目標建立健全基本農田的保護補償機製,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糧食生產核心區和非主產區產糧大縣要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落實到農戶,並記入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製度,加強土地利用規劃管理。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所節約的土地,首先要複墾為耕地。抓緊完善征地補償安置製度,積極調整土地出讓收入支出結構,要逐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先補後占製度,加強對補充耕地質量等級的評定和審核,禁止跨省區異地占補,不得占優補劣,南方地區要嚴禁占水田補旱地。

穩定糧油種植麵積。統籌考慮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其他農作物的供給保障水平,確保糧食播種麵積穩定,根據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到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15.8億畝以上,其中穀物播種麵積穩定在12.6億畝以上。

適時適度開發後備耕地資源。一方麵,要汲取以往以糧為綱、一哄而上開荒種地、破壞生態的教訓,切實加強後備耕地資源的保護,不得隨意將林地、草原、濕地開墾為糧田,加強國家耕地資源的戰略儲備。另一方麵,要確保國家糧油穩定供應,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省區包括荒草地、沼澤地、灘塗、葦地等在內的後備耕地資源,優先安排骨幹水利工程建設,根據國內糧食供求狀況,適時、適度進行後備土地資源開發。


二、提高糧食生產比較效益

從長遠看,必須順應價值規律,結合完善經營方式,建立種糧成本利潤率繼續提高和淨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的機製,千方百計提高糧食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

三是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製度和節約用地製度,挖掘土地資源潛力。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和節約用地製度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長期以來,為了適應人地矛盾突出的資源稟賦特征,我國糧油生產一直采用精耕細作的經營模式,明顯有別於現在還擁有大量後備耕地資源的國家。根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要確保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8億畝,基本農田保有量不低於15.6億畝,其中水田麵積保持在4.75億畝左右。認真落實省級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製,嚴格控製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加強對非建設性占用耕地的管理,切實遏製耕地過快減少的勢頭。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基本農田是貫徹土地基本國策,切實保護耕地的一項特殊措施。通過近幾年全國各地的實踐,有必要劃定一批基礎條件好、生產水平高的糧食生產區域並予以永久固定,特別是要優先劃定國家投資建設的高產穩產糧田,明確糧田保護責任人,按照“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的目標建立健全基本農田的保護補償機製,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糧食生產核心區和非主產區產糧大縣要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落實到農戶,並記入土地承包經營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