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
挑食是孩子嬌氣的表現之一。現在很多孩子都有挑食的毛病,一方麵說明現在生活條件好,孩子選擇食物品種的機會多,對飲食質量要求高,另一方麵也說明如今的孩子太嬌氣,不僅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要百般挑剔,父母越溺愛,孩子的欲望和要求越高。要讓孩子克服嬌氣,戒除挑食的“壞毛病”,父母的正確教育和引導非常重要。盡量不要單純、生硬地給孩子灌輸一些抽象的道理,應循循善誘,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通過嚐試和實踐來加強認識,讓他們體驗到父母的辛苦,知道食物得來不易,需加倍珍惜,進而做到自我約束,自我激勵,以快樂向上的積極心態來抑製、直至消除嬌氣和厭食情緒。
上文中,媽媽的做法就是值得肯定和讚許的,當圓圓聽了爸爸的話,誤以為“窩頭和小鹹魚”非常好吃而嚷著要吃時,媽媽沒有武斷地當即回絕,而是急匆匆地去超市買了一些回來讓圓圓品嚐,並趁機對圓圓進行禮節教育和營養知識教育。圓圓通過品嚐才知道“窩頭和小鹹魚”並沒有想象得那樣好吃,也終於意識到爸爸媽媽的話很有道理,自己“挑食”不好,需要改正。嬌氣的孩子一般都有較強的好奇心理和攫取欲望,如果家長漠視孩子的這種心理和欲望,武斷地加以訓斥或回絕,隻會引起孩子的心理抵觸,他們的好奇心理和攫取欲望會變得更加強烈。而讓孩子通過親自嚐試的方法來明事理,學知識,效果就大不相同了,通過嚐試和實踐,更容易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信服家長的教導,這時家長的教導也會變得更有說服力。實際上,家長這樣做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嬌氣的孩子好奇心理和攫取欲望比較強烈,認識事物往往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對食物的選擇也往往更挑剔。孩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需要充足的營養供給,挑食不利於孩子攝取身體必需的營養,不利於健康成長。父母應盡量教育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但不能強迫。強迫他吃不願吃的食物,會促使孩子由“感官厭食”變成“精神厭食”。“感官厭食”是由味覺、視覺等感官的反應引起的條件反射,而“精神厭食”則是精神上的主動排他反應。人的身體條件各異,對不同口味的敏感度也各不相同,你愛吃的他人不一定喜歡吃,就是你最愛吃的食物,吃多了也會膩口,小孩子也不例外。因此,父母應尊重孩子適度選擇食物的權利,尊重孩子的飲食需求也是對其人格的尊重,不要動不動給孩子亂扣“帽子”。
中國烹飪文化博大精深,同一種食品原料,可以加工烹調出眾多的口味,可以組合出不同的營養結構,父母應盡己所能地多學點烹調知識,有意識地均衡孩子的營養供給,烹調出適合孩子口味的菜肴。譬如,燉排骨太油膩,可以加些祛除油膩的作料,孩子不願吃燉排骨,可以換換烹調方法,並根據不同的烹調方法添加不同的作料,炸、燒、烤都可以嚐試一下,相信總有一種是孩子願吃的。孩子之所以挑食,除了與自身的嬌氣有關外,與飯菜口味不對胃口也有很大關係,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地責怪孩子太嬌氣,不聽話,是有失公允的。很多父母不從飯菜口味和質量上找原因,而是經常采取“憶苦思甜”的方式來教育和引導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很抽象的,難以得到孩子的認同。
要讓孩子克服嬌氣,戒除“挑食”的不良習慣,適當讓孩子吃點苦很有必要,這樣可以讓孩子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從而做到自我約束,克製挑食的習慣。不過,吃苦精神是需要通過實踐體驗才能真正領會和把握的。身教大於言教,父母要孩子戒除壞習慣,就要少說多做,從實踐活動入手,從生活細節做起,可以設法給孩子提供鍛煉機會,如多讓孩子參加勞動,到艱苦的地方體驗生活等。
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