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讓孩子擺脫依賴心理

依賴,即沒有主見,缺乏自信,不能自立和自給,處處依靠別人,甘願處於從屬地位。孩子依賴性的形成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是經過長期演化而成的一種不良習性。孩子依賴性強,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就有可能形成依賴性人格障礙,影響其健康成長以及今後的個性發展。美國心理學家戴爾說:“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間去成長,去試驗自己的能力,去學會如何應對危險的局勢。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如果我們過多地做了,就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他的自立能力的培養及信心的建立。”

我的育兒觀

家庭教育不當是造成孩子形成依賴性的主要原因。家長溺愛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舍不得放手,無原則地全力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讓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變得越來越懶惰,貪圖享受,不願動手,不願動腦,喪失應有的自主能力和獨立能力。

孩子的依賴性更多地表現為心理上的依賴,家長過於專製,聽不進孩子的意見和建議,扼殺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事、勇於創新的欲望,消磨了孩子的自信心,這是對孩子依賴性的強製性誘導。

家長對孩子的精神需求也是造成孩子形成依賴性的原因之一。有的父母把孩子對自己的依賴當成一種愛的享受和幸福的體驗,自覺不自覺地順應孩子的依賴性心理需求,並樂此不疲,不能自察自省。個別家長自身就對他人表現出過多的依賴性,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效仿家長,滋生依賴心理。另外,受不良環境影響,孩子情緒緊張,過度恐慌,也是形成依賴性的誘因之一。

要讓孩子克服依賴心理,家長首先要設法給孩子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言傳身教,不要過分寵愛孩子,更不能包辦孩子的一切,要舍得放手,孩子能做的事就鼓勵孩子自己去做。要保護和引導好孩子幼兒時期處於萌芽狀態的獨立意識,鼓勵孩子大膽做事,並勇於承擔後果。要尊重孩子的個性需求,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個性發展空間。鼓勵孩子獨立做事,勇於創新,並勇於承擔責任,用“挫折體驗”激發孩子的獨立信念。

家長教育孩子不僅要“狠心”,舍得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事,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孩子獨立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磨礪過程,家長可以關注和嗬護孩子的成長過程,但沒必要過分幹預。

讓孩子克服依賴心理,家長可以采取一些批評或責罰的措施,但最好的方法還是鼓勵,讓孩子通過實踐活動來自察自省,學會獨立處事,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拚搏進取、勇於創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