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孩子自卑,爸媽來幫忙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認為:最大的驕傲與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靈是最軟弱無力的。由於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自卑雖與驕傲相反,但實際卻與驕傲最為接近。自卑是一種卑劣感,是一種心靈消極傾向,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過分看重別人的長處而輕視自己的能力,總拿自己的短處跟他人的長處作比較;或眼高手低,不能正確地理解幻想與現實的關係,因對自己期望值太高,無法實現而導致情感壓抑。心理專家認為:自卑是強求與壓抑的結果。自卑是一種心理障礙,是對自我價值的否定,自卑心理嚴重,可能會導致人心灰意冷、自暴自棄或悲觀厭世。自卑心理是從孩童時期開始逐步生成的,往往與怯懦、自私、任性、逆反等心理相伴而生。自卑作為一種心理障礙將嚴重影響孩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長曆程,造成人格缺陷,不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及智力、潛能、創造力的開發。

我的育兒觀

要讓孩子遠離自卑,家長應從孩子小時候抓起,不能隻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應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及時發現孩子心理上的消極傾向,分析出現不良傾向的原因,及時進行教育和疏導。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呢?自卑心理有強有弱,表現也不盡相同,表現並不明顯的情況最容易為父母所忽視。有些自卑心理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自我調適能力的增強逐步被淡化或消解,但如果這種情緒得不到及時疏導而被長期壓抑的話,也有可能會積累成較強的、頑固的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孩子自卑心理的表現主要有:過於害羞,不善言談,不願與人交往,不敢自主做事,不敢參與競爭,不敢大膽地表現自己;或多愁善感,情緒低落;或顧慮太多,瞻前顧後,比較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或意誌不堅定,缺乏毅力,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不前、自怨自艾,等等。

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家庭生活、教育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較大。父母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平時對孩子要求太苛刻,過分看重學習成績,總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總有意無意地否定孩子的長處,故意或不經意地奚落孩子,甚至變相地諷刺、挖苦孩子。父母的這些做法,表麵上看動機是好的,是為了孩子著想,但因教育方式不當,導致孩子的積極性受到打壓,無端給孩子增加心理上的壓力,讓孩子感到愧疚、壓抑、無助,進而產生自卑心理。父母隻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漠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缺少與父母的心靈溝通,也會感到情感壓抑,成為自卑心理滋生的誘因。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剝奪孩子表現和鍛煉自己的機會,他們的毅力和意誌力得不到磨煉和強化,就很難經受困難、挫折及競爭壓力的考驗,很難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除此之外,家庭環境不好,不富裕,家庭成員之間關係不夠和諧,父母離異或經常爭吵,或孩子自身有生理上的缺陷,以及缺少鍛煉的機會,缺少成功的快樂體驗,缺乏適應環境的能力,學習和競爭壓力大,自尊心太強等,也會讓孩子感到缺少安全感和優勢感,並因無力改變現實而認為自己十分弱小、無助,這樣也會加大孩子的心理落差,產生自卑心理。

要讓孩子擺脫自卑心理障礙,父母首先要加強自身修養,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給孩子做好榜樣。要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民主的家庭生活、教育環境,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盡力滿足孩子的表現欲望。不要過分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對其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要隨意貶低、否定孩子,不要變相地諷刺、挖苦孩子,要平等地跟孩子進行溝通,多鼓勵,少批評,多肯定孩子的長處,多做“縱向比較”,少做“橫向比較”。要鼓勵孩子自主做事,大膽實踐,讓孩子相信憑借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戰勝困難。要教育和引導孩子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失敗隻是暫時的,失敗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可以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明確前進的方向,積蓄前進的動力。要鼓勵孩子多與他人交往,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努力展現自我價值,以樂觀的積極向上的心態來評價自己和他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