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眼光

圓圓剛做完作業,就著急地玩開了。我抽查了她的作業,發現她做得很不認真,不僅字寫得潦草,有幾道很簡單的題也算錯了。我趕緊將圓圓叫到跟前,很嚴厲地把她訓了一頓。圓圓委屈得眼淚都快要流下來了,鼻子抽搐兩下,小心地把作業本攤到書桌上,開始改作業。

圓圓終於把錯改完了。我看了看,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笑著看看圓圓,用非常溫和的語氣說:“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知道嗎?習慣是從小養成的,馬虎不得,看看樓下的文阿姨,是在公司做會計的,如果她像你這樣馬虎大意,那會出現多少錯賬,會給單位帶來多少損失呀!還有那些從事航天事業的叔叔阿姨們,如果他們也像你這樣馬虎大意,那後果就更不堪設想了……”

我說了一大堆,圓圓卻像沒聽見一樣。我耐著性子,又說:“好孩子,如果爸爸說得不對,你可以指出來,如果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你就要用心聽嘛!”圓圓一頓,試探著看看我的眼神,咬著嘴唇小聲問:“我真的可以直說嗎?”

我“撲哧”一樂說:“當然可以,你認為爸爸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以直接指出來,爸爸保證不怪你。”圓圓點點頭,理直氣壯地大聲說:“爸爸,請你不要總以家長的眼光來看我們小孩好嗎?知道嗎,你這是欺負小孩……”

育兒心得

爸爸苦口婆心地教導圓圓,而她卻毫不領情,因為爸爸的那些“大道理”太空洞,她都聽煩了,聽膩了。孩子認為,樓下文阿姨做會計如果馬虎大意,出現很多錯賬,給單位造成很大損失,還有那些從事航天事業的叔叔阿姨如果也馬虎大意的話,後果更不堪設想,這些事似乎跟她做作業根本扯不上邊兒,她做作業馬虎大意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頂多挨老師或家長幾句批評。孩子認為那些空洞乏味的“大道理”都是大人們想出來的,然後強行灌輸給他們,是“用家長的眼光來看待小孩,是欺負小孩”。孩子的話讓人發笑,也讓人深思。

為何家長們苦口婆心地勸導孩子,卻像“對牛彈琴”一樣,總說不到孩子心裏去?為何孩子對家長們沒完沒了的勸導表現得極不耐煩?其實孩子已經向我們說出了答案,那就是家長們沒有平等地跟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總居高臨下地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而且很少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心理承受能力,動不動就來個“小題大做”,用“前途命運”來嚇唬他們,而且家長把有些道理講得太籠統太晦澀,讓他們無法理解,無法接受,孩子即使暫時懾於家長的威望不得不聽,但結果是“囫圇吞棗”,不能真正“消化”,就像一些家長經常抱怨的那樣——“左耳朵進去,右耳朵出”。

孩子無論大小,都是獨立的社會個體,都應該受到他人的尊重。孩子一般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萌生尋求獨立、要求平等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意識,在這種意識的驅使下,孩子會有強烈的表現欲望,隻不過很多時候都被父母剝奪和抹殺掉了。父母太溺愛孩子,包辦孩子做事,有意無意地剝奪孩子的表現欲望,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以成人的尺度來要求他們,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認為家長不理解、不信任、不尊重他們。愛是沒錯的,但愛過了頭就有可能走向相反的極端,愛孩子,教育孩子,同樣如此。

無論孩子對父母多麼依賴,但最終要離開父母,學會獨立生活。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孩子當成知己朋友,放下架子與他們平等地進行溝通,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替孩子考慮,要講究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家長要舍得放手,鼓勵孩子自己大膽地做事,讓孩子通過實踐來體驗成功的快樂。總之,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是信任的基礎,也是一種無聲的鼓勵,是激發孩子積極上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