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農家思想代表許行與農家(1 / 2)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飱而治。

意思是說,賢德的國君應該要和百姓一同耕種獲得自己的糧食,自己做早晚餐並處理國事。

許子認為,如果世界上所有的聖人君主都能與百姓一起親自勞動,就可不用刑罰政令而成治世。由此可見,許子的農家思想的核心是反對不勞而食。他否定君主擁有倉廩、府庫的物權,對滕文公占有倉廩府庫來坑害百姓的做法持批評態度。

許子認為,農業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基本手段。國家以百姓為根,百姓以穀為命。如果百姓無穀,國家就會失去根基,因此,必須將發展農業生產擺在重要的位置。而珠、玉、金、銀之類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穿,對於處於饑寒之中的百姓來說毫無價值。

事實上,許子和門徒在以農事為主業的同時,也從事手工業生產,並且認識到市場貨物交換的重要作用,因為假如一切自製,將“害於耕”。

許子在價格問題上也有較深刻的見解。他主張依據產品的長短、輕重、多寡、大小等數量、質量規定相應的價格,使市場無欺,因而反對商人抬高物價和交換中的欺詐行為。

許子主張重農抑商,並不是否定工商活動存在的價值,而是要求從國家意誌的高度來縮小和控製工商活動的範圍,使其不會成為農事活動的障礙。

許子事跡在先秦史籍中未見記載,其主要言行在《孟子·滕文公》等著作有一些記述。史學家認為,《漢書?藝文誌》載錄《神農》20篇是許子的著述,但已佚。

許子的思想,反映了戰國時期貧苦農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小農經濟平均主義的反映,集中顯示了勞動農民自食其力的淳樸本色,表達了解除現實壓迫的強烈願望,充滿對想象中平均社會的美好憧憬。

在先秦時期眾多學術思想和流派中,農家以其獨到思想見解和實踐活動,自成一家,流澤久遠。許子以獨到的農家思想見解和實踐活動,對我國千百年來的農業社會和農業思想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知識點滴

許行有弟子幾十人,他們生活極為簡樸,穿著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編席子為生。他們從楚國來到滕國,不是追求高官厚祿,而是希望得到一塊土地、一間房子,以便定居下來從事耕種。許行的主張在當時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以至使儒家的門徒陳相及其弟陳辛也拋棄儒家而拜許子為師。

許行代表著當時一股相當大的社會勢力,以至於引起大儒孟子的極大關注,這從孟子在“農”“儒”論戰中對許行的攻擊就可以看出。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