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他在外邊或軍營裏的表現判若兩人。
他發現, 在他離家這幾年中, 除了有個弟弟因患腦膜炎病故外,其他並沒有多大改變。母親依然是家中的主宰, 父親則一天到晚都藏在書房裏, 專心地進行各種典禮儀式的研究工作。
1912 年5 月3 日, 蒙哥馬利回到印度。
10 月份, 蒙哥馬利專門參加了陸軍通信專業的一個測驗。該測驗主要檢查軍官對陸軍的各種通信手段的掌握程度, 要求非常嚴格。
蒙哥馬利把當年的《陸軍通信手冊》背得滾瓜爛熟, 結果在為期5 天的有關旗號、燈光信號等通信測驗中取得最佳成績。
第二個月, 蒙哥馬利就離開孟買回國, 並於聖誕節再次回到他的家裏。
印度的氣候令人難以忍受, 加上當初吸引他來印度的經濟條件已不再重要, 所以, 此次蒙哥馬利離開印度, 並不感到有多少惋惜。
蒙哥馬利後來回憶說:“我在1912 年離開印度時, 感到很高興。
幸好命運之神沒讓我以高分數離開桑德赫斯特軍事學院而被選入駐印度軍隊。”
與此同時, 在巴爾幹半島, 形勢越來越危急, 雖然當時這個地方與蒙哥馬利看似毫無關係, 最後, 蒙哥馬利的名字卻和這個地方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
巴爾幹半島向來都被稱為歐洲火藥庫, 1912 年~ 1913 年巴爾幹半島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了兩次巴爾幹戰爭, 並使得奧匈帝國和俄國的衝突又加深, 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導火線。
1908 年10 月6 日, 奧匈帝國以保護僑民為理由派兵吞並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這激起了想獲得這兩地的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奧情緒。因為塞爾維亞作為斯拉夫國家的“二哥”, 極度渴望統治全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但奧匈帝國的出兵令其希望毀滅, 因而反對此行動。
1912 年3 月13 日, 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與黑山組成巴爾幹同盟, 聯合攻打奧匈帝國。當年10 月18 日, 巴爾幹同盟與奧斯曼土耳其爆發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結果奧斯曼土耳其大敗, 並於1913 年5 月30 日與巴爾幹同盟簽訂《倫敦條約》:宣布放棄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地; 保加利亞則取得馬其頓; 塞爾維亞因為得不到亞得裏亞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滿, 因此巴爾幹同盟出現分裂。
1913 年6 月1 日, 塞爾維亞與希臘結盟, 預備進攻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於其後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 日,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 奧斯曼土耳其亦對保加利亞宣戰。
結果保加利亞大敗, 當年8 月10 日與各參戰國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多布羅查北部由羅馬尼亞取得; 馬其頓則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爾達爾·馬其頓劃歸塞爾維亞, 皮林·馬其頓劃歸保加利亞;愛琴·馬其頓劃歸希臘。
這引來了奧匈帝國的不滿, 因為塞爾維亞在這兩次巴爾幹戰爭裏獲得的利益太大, 威脅其在巴爾幹半島的地位, 而俄國則借由塞爾維亞插手巴爾幹半島事務, 結果與奧匈帝國的衝突加深, 使得大戰一觸即發。
蒙哥馬利在軍營的時候, 時時關心著世界局勢的發展。就在這時, 蒙哥馬利所在的部隊奉命回到了印度, 看似戰場離自己越來越遠, 蒙哥馬利心中發出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